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聊辽

辽宁省政协委员吴德东:章古台的治沙“接力棒”

2021年11月22日 19:54  |  来源:辽宁政协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35年前,我从辽宁省林业学校毕业,来到位于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的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工作。这是个“冷门”的地方,却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在这里,我的导师前辈们创造了万亩松涛的人间奇迹,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人知难而上,奋勇前进。

微信截图_20211122195312

辽宁省政协委员吴德东

谢浩然先生是樟子松、油松沙地造林试验课题组的负责人,经过连续4年努力,使樟子松、油松在这里安家。他在试验中严谨细致,对语言精炼程度要求也近乎苛刻,我的第一篇文章请他审阅,改后仅剩九句话。他的精益求精,为我的科研之路立下了最初的标尺。

姜佩瑛先生是老所长刘斌请来的防护林专家,不管风沙多大,冻土多厚,他都和大家一样忙碌在造林工地,浑然忘记自己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承担沙地草牧场防护林课题研究的同时,他还写出了《阜新地区发展林业与牧业关系刍议》等6万余字的论著。70多岁的他坚持天天学习,并尽可能给予我这样的“小辈”更多关怀指导,帮助我打好认识草场植物的基本功。每天,我从草场采回植物到他的住处,再带着他写好科、属、种的标本回到宿舍,辨认、记忆、晾晒……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沙地276种草本植物的识别。

王永魁总工程师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灌木固沙方法就是他与韩树堂先生一同首创的。刚到章古台工作时,他只有23岁。从酷暑到严寒,他做了822次观测记录,终于揭开了流沙活动的规律。与他交谈,我总能解开学术中的疑惑,从他的智慧中汲取科研精华与生活营养。

王润国工程师是当时防护林研究室副主任。他结合农田防护林的课题,开展了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杨树选育工作,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从上百株乡土树种中筛选出一株理想的天然杂种“富源1号”,之后成功选育出杨树“富源4号”,被我国著名林学家王战命名为“彰武小钻杨”,仅在阜新地区推广面积就达75万亩,为林业育种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可敬又可亲的治沙人长期扎根基层,在章古台的沙海中奉献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引领着我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攀登。2000年2月,省林业厅决定在辽西北建设新的防沙治沙示范区。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即召开工程协调会,到实地踏查,确定示范区的范围和核心,加班加点编制工程实施方案。起初,当地干部和群众对生态建设和投工投劳不认可,开展工作困难大。我们多次设身处地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讲解沙害与发展的关系,最终顺利推进了科技示范林的建设,为提高整个治沙工程科技含量起到了带动、引导和示范的作用。2004年,工程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典范。

我是一名省政协委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专业为全省生态建设建言献策,以导师们为榜样,继续谱写治沙故事的新篇章,把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科学严谨的治沙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

章古台小镇印下了治沙人的足迹,与我而言,它早已超越了地理内涵和品牌标识,成为我人生中最深的烙印。

编辑:王亦凡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