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时事求师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双减”不等于减去所有活动

2021年12月02日 15:35 | 作者:位林惠 张红晨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是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随后,“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逐步落地。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就“双减”政策与人才培养等话题接受采访。

“双减”是制度改革

切实减负还需多方协作

记者:“双减”政策出台后,引起了社会热议,“双减”政策到底减的是什么?

顾明远:“双减”政策的提出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解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双减”政策主要减的是课外负担,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

记者:“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顾明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就提出把课程砍掉1/3,减轻学生负担的提议。学生负担过重,一是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二是没有时间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时间进行其他的活动,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阻碍学生真正的发展。

“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首先是校外机构的盛行。过去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机构可以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现在的校外培训机构却提前、超纲给孩子们上课,变成了“影子学校”,形成了校内、校外两套教学体系,影响学校教师的正常教学。

其次,由于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理念,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学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这就让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最后,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大问题。不怕学生学不到知识,就怕学生心理不健康。同学之间原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相应地知识也就能互相增长。但是,现在形成了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孩子们的心理扭曲,这不利于塑造孩子的人格。

记者:“双减”政策提出之后,能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

顾明远:“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制度层面为减轻学生课业、课外负担提供了支持,但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还需要地方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各界应转变观念。在当下主流教育观念里,存在很多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旧观念。比如,只考虑将来的工作、收入,而不考虑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社会人才的需要是多元化的,不是只需要科研人才。事实上,只有少数人适合上研究型大学、搞科学研究。各个职业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了解孩子的优势和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学校,尊重学校的教育规律和规则要求。地方政府官员也要转变观念。很多地方政府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为政绩,这是地方政府工作的症结,如果这个观念不转变,教育竞争将永远存在。

但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学校办好,把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老师只有把课上好了,学生听懂学会了,家长也就不必要再去请家教。同时,学校要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后活动,满足学生活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顾明远:“双减”政策落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却加重了。按照文件的规定,学生放学后的两个小时要在学校托管,但个别地方的政策不从实际出发,“一刀切”现象严重,由此一来导致老师负担过重。要解决这个困难,地方教育部门应充分领会政策精神,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举措。学校要改革对教师的管理,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把课上好。比如,课外活动的托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去组织活动,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就好。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还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学校可以请一些大学生社区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到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来,减轻教师的负担。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记者: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培养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平均发展吗?

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的人喜欢文学、有的人喜欢数学,对人的培养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体力、智力以及前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时代在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人的发展也要体现时代特点。现如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学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当下的学生正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生力量,所以教育事业任重道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仅仅让学生有知识,而且有高尚的人格,培养真正能够为我们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新时代人才。

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很重要

记者:您认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怎样的?哪些素养最重要?我们该如何培养?

顾明远: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层次的。我认为,所谓人才就是有理想信念、有知识、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农业需要人才、环保需要人才、高精尖领域也需要人才。

人才需要培养,而不是“设计”,培养人才需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现在有些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奥数,但这不一定有助于孩子成才。学习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全民学习奥数就不是好事了。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能力。我曾经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三个基本”:一是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二是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有不断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三是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学生有健康的社会情绪、能够和别人沟通、能够尊重别人、能有开放的心态。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的人最有发展潜力。第一是内驱力。如果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就很容易消失。第二是有毅力。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经得起失败。第三是开放。要学习不同的意见,吸收不同的观点,不要固守自己的观念。第四是智慧。所谓智慧就是要动脑筋,不是机械地去做。第五是领导力。所谓领导力并不是说培养学生将来都去当领导,而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与人沟通、交流并影响他人。

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五个基本要素。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编辑:张红晨

关键词:双减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