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孤残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迎来首位赴京就诊患者——

为孤残儿童点亮康复未来

2021年12月15日 15:24  |  作者:陈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北京儿童医院医生为小扎西术前检查

“小扎西,你现在是什么感觉?”

“害怕。”

“害怕啊?为什么害怕?”

“因为刀割,我怕疼。”

“想不想让病早点好?开完刀病就好了,开不开心?”

面对医生的关怀和询问,小扎西使劲地点头。

“小扎西需要持续进行康复治疗,长期的康复训练耗费了我们大量精力和金钱,家庭比较困难。这次由国家出钱免费来北京为孩子治疗,我们好开心。他走路要踮起脚,影响较大,希望手术后,他的脚跟能落地。”12月10日,来自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小男孩小扎西在爷爷奶奶的陪同下走进北京儿童医院手术室,爷爷奶奶满心欢喜之余,更期待通过手术,可以改善小扎西的身体状况。

约3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后期小扎西还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未来可期。

为了患儿 为了那个家

10月30~31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组织北京的儿童医学专家来到海拔3500米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高原上的孤残儿童进行康复救助筛查义诊活动。在对56名孩子的义诊筛查活动中,经过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徐金山诊断,初步确定9名残疾儿童需要到北京进一步手术治疗,治疗费用将由国家承担。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承担的孤残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是由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小扎西是首位赴京就诊的孩子,抵京后,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告诉记者,学会多次开会商讨小扎西来京相关事宜,并成立了由学会副秘书长石明带队的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小扎西进京服务群,对相关事项进行无缝对接。小扎西进京治疗不仅牵动了民政部、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北京儿童医院、阜外医院,也牵动了各界爱心人士的心。

“小扎西是我们到迪庆义诊的时候,筛查出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他现在主要的表现就是双下肢肌肉痉挛特别明显,双下肢僵硬,走路非常困难。这次给小扎西做的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它是我们功能神经外科的一个常规手术,一般在腰部做单节段(椎板)或者多节段(椎板)切除,现在一般是推行单节段(椎板)切除,就是微创手术,这种手术打开一个节段(椎板),孩子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可以改善下肢肌张力,他的下肢就不会这么僵硬了。”徐金山介绍。

“以迪庆为代表的一些高海拔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人们很少选择剖宫产,这增加了新生儿缺氧的风险。加之一些地方位置偏远、医疗条件较差,一旦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缺氧等紧急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送达医院。因此,在偏远地区、高海拔地区,新生儿脑瘫的比例相对较高。希望通过慈善活动影响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做一点,也许就能汇集成一个浩大的工程。”负责小扎西诊疗的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功能神经外科和癫痫外科负责人梁树立介绍。在他看来,针对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项目意义重大,希望能通过对这一活动的宣传,激发相关人群尽早诊断、尽早干预、尽早治疗的意识。如果父母能提前发现遗传的隐患,及时筛查,就能降低出生缺陷率。在边远地区,更要加强在生产过程中对孕妇和胎儿的保护意识,以防不能及时到达医院而错过救治时间。

做有温度的社会福利组织

“2015年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成立之时,学会的宗旨就是不单要把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做好,更多的是要做一个有温度的社会福利组织,要为老百姓服务。”敖虎山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会自成立以来,做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川藏行、云南行、天山行、青海行等,都达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就“心手相连 点亮生命”全民普及心肺复苏项目一项在全国就已培训了将近200万人,将急救普及深入基层、深入百姓,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让普通人也可以创造生命奇迹。

“今年学会承接的孤残儿童康复救助服务项目,涉及4个省(区)9个藏族同胞聚居区的孤残儿童,通过到各地义诊,筛查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儿,再组织他们来北京进行免费治疗。”谈及为什么承接该项目,敖虎山很是感慨,他本人就是名孤儿,从小没见过父亲,6岁母亲去世,身体残疾的孤儿更是面临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对此,他感同身受。

“这次项目的实地见闻对参与的成员们触动颇深,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把活动延续下去的信念。学会将继续募集资金,联合更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帮助孤残儿童开展诊疗,走出困境,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敖虎山说。

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如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拿孤残儿童来说,不仅仅是小孩自身的问题,更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整体生活,影响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也会是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之一,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敖虎山坦言,去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家“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木桶效应中的短板,也就是低收入人口的持续健康帮扶问题。

“低收入人口又以老弱病残居多,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看病就医难、缺乏主导产业和经营项目。其中很多是由于重大疾病、严重残疾、慢性疾病导致劳动能力削弱或丧失,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这些人口因病返贫的风险和压力较大。做好这部分人口的健康保障,防止因病返贫,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稳定他们的收入来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结合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以及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情况,要用兜住民生底线的精神来做好常态化的保障工作。”敖虎山说。

据此,敖虎山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医保资金的作用,建立长效的帮扶激励机制。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可以运用医保资金建立帮扶激励机制,让基层医护人员定期监测这些群体的健康情况,督促和参与他们的健康管理,建立更加紧密的医患帮扶关系。同时医保部门对这些群体的健康状况评估,以此来考核基层医护人员的帮扶效果,并按效果用医保资金对医护人员进行奖励。以实实在在的效果来体现帮扶成果,来体现医护人员的价值,来激励医护人员更好地参与帮扶机制。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常态化帮扶工作。比如目前非政府组织和个体参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保障工作尽管较之前有了进步,但几乎还是缺位的状况。要调动好这部分力量,用好他们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可以是全面地帮扶,也可以精准定位,聚焦某个疾病、某个地区开展帮扶。这部分力量要和政府形成合力,政府或通过购买服务,或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可持续地长期地做好健康帮扶工作。

采访即将结束时,敖虎山告诉记者,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专家已再次踏上了新征程,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筛查孤残儿童。他表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将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继续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编辑:何方

关键词:儿童 孤残 康复 帮扶 北京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