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农业科技

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

2021年12月24日 15:49  |  作者:李飞飞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米草属是一类原产于美洲温带海岸的高大草本植物,强大的耐盐性和泌盐功能使其能长时间耐受海水浸泡,成为最接近大海的陆生植物之一。它们的茎非常坚硬,可消解水动力、降低潮水流速并抵挡一定高度的海浪,同时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正是这种“防浪固堤、促淤造陆”的功能,使得人类将其作为“工程植物”引入各地沿海滩涂。

1979年底,我国从美国引入了互花米草。随后,互花米草被列为重要的生态工程措施在我国沿海推广种植。然而,互花米草种群在我国迅速扩张,北至河北唐山,南达广西北海,遍布我国沿海滩涂,总面积超过5.45万公顷,大面积的互花米草种植改变了底栖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导致滩涂贝类种群密度下降,侵占了红树林等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也影响到迁徙、越冬鸟类的取食和休息。同时,由于互花米草大面积的侵占光滩,也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互花米草兼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根茎能深入地下30厘米,单纯的割除地上部分完全不能阻止其二次萌发,这给治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012年,上海市启动了“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有效清除互花米草超过2.5万亩。在该工程启动前期,上海市生态专家及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技人员已经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互花米草治理办法,即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后,用围堰的方式淹死地下部分,然后再种植本土植物抢占互花米草入侵区域的生态位,实现修复目标,这为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广东珠海淇澳岛也探索出栽培红树植物对互花米草进行生态置换的治理技术。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互花米草长势不同,能采用的治理方法也不同,比如利用红树植物替代控制技术就受到红树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的限制。

2013年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先在广西北海探索了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后,贴地覆盖遮阴网的治理技术,这种有孔隙的遮阴网不仅能够有效阻挡互花米草生长所需的阳光,还能抵抗台风或涨潮时海水的破坏。试验证明,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互花米草地下部分的活力,达到了高效、简易、低成本的防控治理目的。2018年,在总结前期防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在江苏盐城大丰港实施割除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后覆盖遮阴网的治理技术,很惊喜地发现仅遮阴3个月,就达到了抑制互花米草再次萌发的效果,直至第二年也未见到重新萌发的新芽。同时,我们还意外的发现,在技术实施区域的周围,互花米草好像变矮变少了。2019年7月,当我们第六次来到大丰港时,在之前实施割除的区域内看到了栖息玩耍的麋鹿,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控制技术的实施,给它们营造了一片栖息的空间,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到来,不断的俯卧和踩踏使互花米草再没有重新长出的机会。

未来,利用自然回归自然也许是一种最佳的生态修复方式。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互花 花米 米草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