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向科学进军”再次出发

2022年03月07日 10:54  |  作者:本报特邀评论员 饶子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时明确指出,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这令人备感振奋。未来将会记住,这是新时代“向科学进军”的再次出发。

从2016年全国两会开始,科协界、科技界的政协委员们连续多年提案呼吁,设立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2017年,99位委员联名提案,呼吁“重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8年,委员们再次提案,呼吁制定“新时代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9年,“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的提案,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中的59名“两院院士”联名;2020年,提案“基础研究要常抓不懈,做实国家安全之本”,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中的23名“两院院士”联名;2021年,318位全国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抓紧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提案。政协委员们的呼声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即将落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基础研究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的重要论断,为发展基础研究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创新”放在“十四五”工作的首位,是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第一次以专章部署“创新”,这是中华民族创新发展和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我国的计划是在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今天,我们的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怎样起步,将关系到远景目标的实现。

2021年,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上游基础理论、基础材料等存在短板,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等,特别是在基础研究规划和整体布局上,部分基础研究领域缺乏长期支持、科学计划实施周期过短等问题亟须解决。

基础研究可谓是“十年树木,百年强国”工程,投入大、见效慢,但影响深远,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如何起步,重点任务如何部署,如何实现国家需求与自由探索的统一、计划任务与科学规律的统一,这些都是规划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协调和解决的问题。

从制度上建好国家基础研究体系,首先应尽快出台“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将其作为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关键组成。一个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是通过顶层设计的资助机制,采用指向性竞争的方式,持续稳定地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世界科学前沿问题,为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应协调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尽快推动“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落地实施,必要时跳出现有科技规划体系的模式,是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落地的最核心的举措之一。

其次,“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应坚持全局性、前瞻性、引领性。在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完善决策和咨询机制,明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义务责任从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角度提出本领域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建议,建议科技部、科学院、工程院和相关部委遴选各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专班”,由科学院和工程院院长担任主任,对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进行咨询和管理。

另外,要部署实施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未来十年,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双碳”、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计划项目,按照重大科学项目、重点科学项目和重点科学工程三个层次布局。

最后,要确保在未来十年的经费规模体量,保证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持续稳定支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要提高到8%以上。可将中央财政基础研究增量经费的大部分用于“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并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协同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个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对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至关重要,坚持围绕“四个面向”部署基础研究,坚持基础研究规划的全局性、前瞻性、引领性,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必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基础研究 科学 科技 国家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