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如何把“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落实落细,听委员支招

保主体 调供需 增福利

2022年03月18日 10:17  |  作者:王金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就业6(954755)-202203180946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就业”再一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面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总体目标,怎样将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解决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就业,连着千家万户,关乎经济大势。一方面,广大群众,通过工作获得收入,才能够进一步扩大消费,创造美好生活;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积累,也必须通过广大群众的诚实劳动才能够实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被提及超过30次。“稳就业”“保就业”“高质量就业”“灵活就业”“就业优先”……同样成为今年两会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保主体——

下好“稳”“保”就业“先手棋”

“稳就业,首先就要保住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成为委员们的广泛共识。中小微企业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提出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

针对餐饮零售等服务业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秤砣虽小压千斤”。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的服务业受到极大冲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中小微企业。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我国将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

“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实行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而稳住就业,使人民生活安全得到保障,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政策,让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旭日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勋感到振奋。

“稳定就业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共同努力。”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表示。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对吸纳就业作用大、保民生任务重的餐饮服务企业给予政策帮扶,同时,企业也应承担好稳就业的主体责任。

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团体提案中,也重点提及了加大对于旅游企业支持力度,激发企业用人需求的建议。

提案提出,2019年旅游行业直接就业2858万人,直接和间接就业达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31%。而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经受了严峻考验。为此,全国工商联建议给予旅游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大力度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建议将现行增值税率由6%调降至4%,并允许将旅游企业贷款利息的50%抵减企业增值税;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对企业品牌、企业条件、企业信誉等多方面评估,对其中优质企业进行反周期扶持;降低旅游企业最低参保基数,或下调旅游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对大量解决就业问题的企业给予适当用人补贴。

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热情,全国政协委员梁伟、张建明、谢商华则呼吁,应尽快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奖励机制和服务体系,鼓励专家团队、优秀人才创办市场主体,促进科研投入和科技成果与产业链供应链精准衔接;加强创业创新就业等政策协同,为初创企业提供租金、财税、社保、融资等帮扶。

调供需——

打出“稳”“保”就业“组合拳”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保障的重点群体之一。据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除了受经济形势、疫情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与很多企业作为需求方,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缓慢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说。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大,但是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道出了症结所在。“应尽快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让高校学科设置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并存。”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南通大学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应出尽出就业促进措施;举办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做好个性化、全覆盖精准就业信息服务;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协同做好征兵、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精准帮扶。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创会召集人吴杰庄最关注的是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他提出劳动力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匹配、部分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与部分青年群体就业难矛盾并存、青年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和隐性失业等结构性问题仍须引起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则关注40岁及以上人群的就业问题。他建议修订相关劳动法规,要求用工企业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并保证在各类企业中40岁及以上人员占一定比例。

如何拓宽中高龄女性就业之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杨莉珊建议:在法律和政策上关注这一群体的利益,给予一定的倾斜性保护,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中高龄女性就业者“赋能”,鼓励中高龄女性创业者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对于残疾人就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认为,职业教育是帮助残疾青年做好职业准备进而实现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她建议,明确残疾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建设和优化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工作体系纳入全国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全局之中。

增福利——

系好“稳”“保”就业“安全带”

作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近年来,快递小哥、网络直播、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

灵活就业一般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就业形态。随着劳动者择业观念变化、企业用工方式多样化,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我国灵活就业的规模不断增加。

对于灵活就业人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对于稳就业和优化就业格局极为重要。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出,“要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而这不仅是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也是针对各类就业人员。当下,我国异地就业已是普遍趋势,“就业到哪里社会保障就到哪”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对于进工厂,有不少“90后”更倾向于灵活就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等发布的《骑手职业与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显示,49.5%的骑手认为这是一份“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回报的工作”。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共享员工”、灵活用工。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2021年我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与2020年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5.46个百分点。

针对灵活就业中出现的劳动保障缺失问题,已有多部门发文提出,推动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政策,合理确定平台责任,兜牢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权益底线。各地也在紧锣密鼓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采用对标工伤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方式,解决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对职业伤害保障的迫切需求。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过程中,可以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精确评估不同行业灵活就业群体的工伤风险,合理确定保费费率,既保证保险的覆盖面、可及性,也不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负担,保持经济的活力。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8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企业 就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