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推动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

2022年03月21日 09:0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潘鲁生

潘鲁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语言、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数字经济形势和文化消费的国风国潮趋势,实现了新的发展,发挥了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从相关统计报告看,西部民族地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手工艺通过网店营销、直播带货等形式迅猛发展,店铺规模增速等超过中东部地区,形成特色产业带。从调研情况,民族地区对特色手工艺的发展热情进一步提升,历史上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造物智慧、审美文化的有形载体,如今得到了更加自觉地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比如,在贵州,昔日制作民族节日盛装的传统工艺,融入了今天的时尚服饰设计和生产;在西藏,藏式装饰工艺以定制服务的形式广泛融入家具制作、房屋装修、唐卡绘制、旅游产品设计制作以及文物建筑维修等,传统工艺对发展生产,造福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此,当前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有基础,有机遇,也有必要。基础在于民族地区丰厚的传统工艺积累,机遇在于国家创新型经济发展,网络电商打破了以往的地理交通信息流通局限,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文化消费更突出本土与传统特色,必要则在于未雨绸缪做好规划,从文化和工艺发展的规律出发在营商发展的同时做好保护和传承,从创新型经济、文创产业等发展的经验出发做好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发展的机制完善与优化,不仅关系现实的发展收益,更关乎长远的可持续作用。

推动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我们要固本培元,切实做好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基础性的保护工作,在文化守护、文化传承的意义上,全面系统地做好民族地区传统工艺的研究整理、档案留存、展示宣传等。在文化根基守护的意义上,尊重文化的规律,尊重文化的样态,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守好文化家底的意义上,留存和发展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工艺,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留足动力。切实避免完全商业化运作对工艺文化可能造成的肢解和破坏。

与此同时,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汲取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经验,特别是汲取“文化IP”产业链打造等成熟的运作经验,完善民族地区传统工艺特色产业发展的机制,使民族地区特色传统工艺的文化效益得到切实尊重和有效发挥。切实改变以往存在的“手艺贴牌”“手艺代工”以及手艺农户等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局面,使民族地区的手艺人、工艺家、传统工艺的传习者创作者真正成为相关产业效益的拥有者、受益者,从而进一步促进地方发展。

推动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还要关注其文化建构与凝聚的作用,加强传统工艺的传习传承、创意设计、生产营销、推广交流,这不仅是一个经济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认同与交流的过程,要注重相关环节文化主题的发掘与凝练,重视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地区民众在面向更广阔的国内市场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从而以切实之举、务实之行促进和带动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整体上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以往一定程度上处于流失状态的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文化的纽带、经济的产业带和社会民生的一项动力源泉。我们要进一步从文化的规律、经济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出发做好相关服务与促进工作,使民族地区传统工艺的特色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拥有持续动力,造福人民生活,并切实发挥文化艺术审美的交流共鸣作用,全面充分地实现传统工艺价值,建设美好生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9日   第 07 版)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传统工艺 民族地区 文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