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人物

抗疫一线的环卫人:

共筑抗疫“橙”墙

2022年03月28日 09:18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3月28日电(记者 高志民)近期,国内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抗疫形势再度严峻。一批批抗疫“逆行者”们再度踏上征程,奔赴抗疫前线。这其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在核酸检测的人群散去后,快速地做着消杀工作,又或者在大家都熟睡的深夜,默默地清运生活垃圾。他们,是抗疫一线的“橙色队伍”——环卫工人。

今天,让我们看看沈阳、沧州两地一线环卫工人是如何用他们平凡的身躯,筑起这道抗疫“橙”墙的。

人少任务重,党员带头冲

王永红是中环洁沈阳项目公司后陵环卫所所长,他事先也没有想到,这轮疫情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如此大的困难——后陵环卫所辖区是沈阳市大东区确诊病例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多个居民小区进入封控管制状态,环卫所原本180多名员工中有150人因封控不能到岗,环卫消杀工作量在加速上升。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疫情的“来势汹汹”,54岁的老党员王永红义不容辞地站到了抗疫第一线。他迅速调整后陵环卫所的工作安排,带头与几名同事组成了抗疫“突击队”,专攻封控小区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垃圾清运。

每天,王永红和他的“突击队员”们,都要穿上防护服,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经体温监测后进入他们负责的钢花小区,开始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管控区域内的垃圾收集和处理与一般小区不太一样,到达垃圾收集点后,王永红先要拿起喷雾器,给自己全身和垃圾桶表面消毒,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打开垃圾桶,给桶内垃圾袋进行消毒后,才能把密封好的垃圾袋装上垃圾清运车。

“我们不敢把垃圾袋压实,怕里面的垃圾刺破垃圾袋,万一有病毒泄露就麻烦了。”王永红说道。而这样的操作也使得垃圾清运车要比平时多往返好几趟才能将垃圾全部清运完毕。穿着闷热的隔离服,还要带着20公斤重的消杀设备的“突击队员”,完成一天两次的垃圾清运工作时,往往已是午夜。他们每天从钢花小区清运出的生活垃圾,大约有两吨。

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还有于翔。今年44岁的他曾经是一名武警正团职军官,2019年正式进入公司担任管理职位。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他带领党员同事奋战在疫情最前沿,多次进入封控地区现场指挥,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身体力行地践行了“退伍不褪色、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李海双是中环洁(沧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运河二所三班的班长,负责运河区5个村庄和5个小区的环卫清扫工作。从3月8日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开始,沧州进行全域核酸检测,她和同事每天要在常规清扫的基础上,对所负责范围内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消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在身上,干一会儿活,里头衣服就湿透了,可李海双不干完一天的活舍不得脱。她常跟身边同事说:“防护服脱下来就得换新的,现在防控用品消耗量大,能省点儿是点儿。”

3月11日晚,李海双刚到家,就接到组里消杀车司机打来电话说,因为村庄封控,他第二天不能到岗。这可愁坏了李海双,她的班组里就这一个司机,他不能来上班,消杀工作就没办法进行,尤其是核酸检测点的消杀工作,可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

关键时刻,李海双的丈夫挺身而出,本职为货车司机的他刚好因为疫情原因赋闲在家。听了李海双的难处后,他自告奋勇:“别着急,不就缺个司机嘛,我去开消杀车。在家闲着也没事,正好为抗击疫情出份儿力。”

此后的日子里,这位临时改变岗位的“客串”消杀车司机,同妻子一起走上了抗疫第一线,上演了一出环卫版的“伉俪情深”。

奋战在一线的,不仅有“客串司机”,还有被封控在家也要持续发光发热的“橙色志愿者”,李红新就是其中的一位。被封控在家之后,她便报名了自己社区的志愿者,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沧州市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的阶段,由于人手紧缺,志愿者的工作量也十分大。李红新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去布置核酸检测场地,帮忙维持现场秩序,白天要协助核酸检测,下午和晚上还要负责运输生活物资。一些被封控的单元住户无法出门,李红新就把蔬菜粮食送到指定的单元口,保障居民们的生活。每天出门前,她都要穿上一套干净的环卫制服,有她的地方,那一抹橙色显得格外亮眼。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如约到来。众志成城的我们,终将打赢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在一个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当中,那一抹鲜艳的“环卫橙”,平凡而耀眼。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