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疫情防控节奏,每天都很紧凑——探访上海泖港镇农村社区防控工作

2022年04月02日 21:33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 题:疫情防控节奏,每天都很紧凑——探访上海泖港镇农村社区防控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王辰阳

根据核酸检测筛查结果和相关规定,4月1日5时起,上海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行分区分类、网格化管理。其中,位于上海松江区浦南地区的泖港镇被划为防范区,暂未发现阳性感染者。记者随即走进泖港镇,实地探访农村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1日晚,记者跟随镇干部走访黄桥村。夜幕之下,只见村口道路设置了横杆。一顶蓝色帐篷前,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站得笔直。志愿者的衣服上都印着党徽。镇党委书记杜劲松介绍,农村地区居住较为分散,基层党建的组织动员能力在防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村民小组长和志愿者要及时通知村民做核酸检测,引导老年人不要聚集在一起晒太阳、聊天等。还有村里的基层工作人员,帮助老年人提前准备好核酸检测需要使用的二维码。

“您好!我们是来发放抗原检测产品的。”当晚7点多,从泖港镇机关下沉到黄桥村的“大白”志愿者夏沁敲开了村民何春海的家门。何春海一家今年3月初刚刚搬到村民集中居住点的新居,当天何春海与妻子沈道娟,以及他们9岁的孙子在家。孙子正趴在餐桌上写作业。在“大白”的指导下,三人快速完成了信息登记和抗原自测,并将阴性的结果现场反馈。

“我们这几天都在家里,没有出门。村里的孩子在家里上网课,他们的作业统一用手机发到村里的社区服务站打印,再由志愿者送到家。”何春海说,“儿子、儿媳是镇上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这些天也一直在一线忙防疫,没回家。”

跟何春海的儿子、儿媳一样,自从上海此轮疫情发生以来,泖港镇的工作人员基本都处于这样的工作节奏,20多天里最多能回家两三趟,拿上换洗衣物,又匆匆赶回工作岗位。从书记、镇长到很多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多天吃住在单位,办公室里支着行军床。

杜劲松说,要慎终如始、坚持不懈地把工作做好。

泖港镇全域面积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万人,人口老龄化水平约为37%,产业以农业为主。区域情况跟上海中心城区不一样,疫情防控的举措也要因地制宜作出安排。

杜劲松拿出一个笔记本,说他总结了几条农村社区疫情防控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不容易聚集;而劣势同样来自地广人稀,除了正规道路,还有很多村道、田埂,不利于卡口防控;同时,农村地区老年人多,防控意识相对薄弱,防疫知识较为缺乏。

病人就医和物资保障,是疫情防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镇长黄建春说,经前期排摸,全镇有四五十位居民有血透、放化疗等就医需求,不少人要过黄浦江就医。村、镇两级对他们做好了登记,开辟绿色通道。“每个村都有一辆特殊通行车,保障应急情况下的运输。”至于物资问题,杜劲松说:“农村地区主副食品总体不缺,很多房前屋后有小菜地,蔬菜也容易解决。不过,荤菜容易短缺,为此,镇上提前储备了较多的猪肉、鸡蛋。”

下沉黄桥村的志愿者夏沁说:“昨天主要为大家发放蔬菜等物资,今天完成了抗原检测筛查,明天还要准备组织做核酸检测。”村镇的疫情防控节奏每天都很紧凑,与病毒“赛跑”每个人都不能松懈。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防控 疫情 上海 农村 工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