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截至2021年底,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2.6%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企业赋能

2022年04月29日 10:42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企业创新力不断激活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刚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顶层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4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22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内容加以部署,开启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

此外,我国还完成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改,建立起了国际上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2022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已成为审理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据了解,2013年至2021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47.9万件,审结239.6万件。其中,2021年一审案件受理数量将近60万,较上一年增幅达23.5%。

正是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之下,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被激活。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29.8万家,较上年增长5.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去年,广东力创迎来17岁生日,并乔迁新址。公司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并逐渐成长,正是得益于自主创新以及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加强,为企业持续成长保驾护航。”广东力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毅说。

提升企业科技实力,增强企业创新动力,离不开金融助力。近年来,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成为众多科技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的又一有效通道。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显示,从2021年数据来看,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已达到3098亿元,融资项目达1.7万项,惠及企业1.5万家,3项数据均同比增长42%左右。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1.1万家,占惠企总数的71.8%。

“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普惠性正在进一步增强。”“我的麦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程霞告诉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碰到的问题最多,其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融资需求不能很好满足。“如我们平台服务的大部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是在特定行业细分领域有一定技术创新,并将其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但这类企业往往业务范围窄,抗风险能力弱,在向金融机构融资时,又没有不动产,又没有厂房和设备等固定价值较大的资产做抵押,他们有的往往是一些细分领域的专精技术,表现为专利、专有技术、软件等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满足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

“仅从‘我的麦田’平台来看,截至2021年底,‘我的麦田’平台服务企业超7000家,累计放贷超174亿元。仅2021年通过平台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超3000家,其中1578家企业获得融资100.8亿元。随着国家知识产权相关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红利。”程霞说。

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加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智慧医疗等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也给数字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相应要求。

据国家知识产权总局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医疗领域专利储备正进一步加强。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最快的3个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疗技术,已分别同比增长100.3%、32.7%和28.7%。其中,数字经济领域增长迅速。

申长雨指出,如果想让数字经济行稳致远,就必须解决好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产权问题,数据被称作信息时代的新能源,与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要想让这些数据资源合理流动起来,充分利用起来,有效保护起来,就需要很好解决数据的产权问题,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当前《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都已对构建数据产权保护规则作出部署,要求实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深入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而就具体如何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申长雨表示,可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发挥专利审查向前激励创新、向后促进运用的“双向传导”功能,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规则,健全相关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是推进实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研究,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数据要素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三是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应对信息时代各种侵权行为易发多发和发生快、消失快、证据易灭失等难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是推动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挥主平台作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规则制定。

“随着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逐渐明晰,会有望解决数字行业领域企业间数据垄断、孤岛等一系列阻碍数据流通的现实问题,让数字企业更好发展。”一家互联网平台相关负责人说。据记者从4月24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地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其中,浙江已建立了数据知识产权公共存证平台,并开始面向市场主体提供存证服务。

打通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我们公司一项技术从研发到市场应用要5—10年时间,整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比如专利布局、参与国际技术规则制定、市场推广应用等,整个链条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激励企业投入高价值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这也让企业有信心能完全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全过程。”一家技术研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则需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增强系统保护能力。事实上,我国围绕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格局正加快构建。

在顶层设计和法律制度方面,去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继印发,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内容加以部署。同时,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改完成,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申长雨透露还将在提升全链条系统保护上持续推进。今年年初,已在去年134项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确定了新一轮80项131条举措,正在深入推进。同时,还将结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相关部署,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实施、落地见效。

此外,还将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使之更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并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区块链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更好适应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构筑国家未来发展新优势;加强传统知识、民间文艺、遗传资源等中国优势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实现现代工业产权与传统知识产权利益兼得。同时,在之前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方面开展很多工作、取得很好效果的基础上,下一步要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部门间协同,加强与地方的联动,进一步完善大保护工作格局。共同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4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其中广东天地壹号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耐高温醋酸菌及其发酵生产醋酸的应用”被评选为中国专利优秀预获奖项目。

1997年7月,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地壹号”)的第一瓶陈醋饮料上市试销,到2022年,天地壹号已成长为国内醋饮料领军品牌,按照天地壹号副总裁周雪峰话说,知识产权不仅为企业带来各种显性与隐性的收益,更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这只是一个缩影。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据最新权威报告显示,得益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增强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发力,近10年中国已净增1亿户市场主体。为更好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抗风险韧劲,我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正持续强化。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29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知识产权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