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民族地区发展应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

2022年05月10日 09:41  |  作者:钟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进程由于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地理区位等多种因素,呈现出若干独有的发展状况特征。

一是资源禀赋丰富,产业结构落后。如有色金属、天然气、林业资源和水资源,因此采掘业与原材料工业是大多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但开采方式粗放、低效,加上生产加工工艺落后、管理组织粗放,导致能源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

二是共享发展不足,区域差异较大。民族地区区域内居民分散程度较高,城镇化有限,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同时就业机会较少,人力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纵向来看发展迅猛,但与东部、中部区域横向比较差距仍然不小。

三是创新能力有限,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民族地区的创新研发能力薄弱,研发人员数量和专利授权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多年来形成的对资源型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造成利用技术创新来完善工艺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驱动力小。同时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和语言,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无形中对经济要素的进入形成了壁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全面参与国内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由此,就民族地区发展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极为重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立足能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抓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机遇,推动“东数西算”等新基建战略项目落地实施,着力提升民族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当前,数字经济产业正在成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区要抓住机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优势产业,布局新兴产业,打破产业发展困局。通过能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东数西算、5G建设、特高压建设、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建设等新老基建方面加强投入,刺激市场发展动力,培育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是立足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抓住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以产业转型升级刺激市场活力,为传统优势产业提供新增长动力。经济逆全球化抬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全球原材料运输受阻,产业链出现中断,但为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民族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富集区,是现代制造业生产必需的原材料产区,极具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民族地区作为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既背靠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又可通过陆路运输充分辐射中西亚和东欧国家,是天然的经济洼地,极具地理优势。

三是立足民族特色产业优势,抓住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新格局的良好机遇,激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民众就近就地就业和勤劳致富。我国西部县域人口基数大,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人口,潜在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内需消费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也应逐步将政策重心放至县域。一方面,要立足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优势的多年积累,外延促进产业升级和集群,助推衍生诸多新业态,如服务于核心的周边产业、新型产销模式等;另一方面,通过城乡要素互动,打造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的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让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并以此源源不断地创造出非农就业岗位。经济活,则就业活;城乡兴,则共同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10日   第 07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族地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