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常委、成都市原市长 葛红林:

全国政协常委葛红林:精神进步是最大的补偿

2022年05月10日 17:56  |  作者:葛红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14周年。每年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就难以平静。我参与和见证了那场英勇顽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无论是救人抢险,还是灾后重建,都历历在目,我们一起悲和伤,一起坚和韧,又一起见证了今天的凤凰涅槃!

汶川特大地震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赢得了国内国际高度的肯定和赞誉。

我们无法选择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巨大的灾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再次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生动具体的集中迸发和新的拓展。那时,我们常将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名言,用来安慰群众、增强信心,用来激励自己、增强斗志。

十四年后今天,在我再次梳理“进步的补偿”时,看看昨天的灾区,望望今天的天府大地,从凤凰涅槃的补偿中,让我深切感悟到,最大的历史补偿是精神进步的补偿,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它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灾区人民不断奋进的精神源泉。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民族历来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汶川抗震救灾更是把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推至更高更新的境界。那些天里,华夏大地上悲伤的泪珠与感动的泪花交织在一起,整个中国深深沉浸于巨大悲哀和无疆大爱之中,悲痛弥漫的镜头同爱心涌动的画面极大地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大悲大爱,像两股溪流在整个中国人的心灵里涌动流淌。在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表现出来的空前大团结,爱心援助像火山迸发,挚爱真情似暖流流淌,让世界感动和感叹。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山崩地裂、人亡家毁的巨大灾难面前,灾区人民显得如此顽强、镇定、自信、坚韧;在余震危险随时袭来的抢险现场,几十万救援队伍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畏、英勇、刚毅、执着;在巨大悲伤、哀思奔涌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始终回荡着挺住、坚强、不哭、加油、前行的强音。正是这种任何灾难都压不垮,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伟大民族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砥砺奋进。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始终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救人是重中之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倍努力”,以人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人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普普通通的生命。尊重科学,体现了对科学的高度尊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广大救援人员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攻克道道难题。

灾难无疑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但同时灾难本身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没有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民族只有善于从灾难中学习,才能得到更快发展和强盛起来。这或许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讲的“多难兴邦”的道理吧。我想,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也将让我们留下新思考、学到新东西、作出新改进、取得新进步,也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95后还是孩子,还不太懂事,但也经受过地震的苦难。地震后,在时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江上舟同志的热心帮助下,都江堰创建了友爱学校,集中招收地震中受伤的肢体残缺儿童,并提供免费上学。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关照,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其中,已经毕业的康若琦,邱洪龄,张兴悦,胡月,黄思雨5位同学,参加了今年3月4日冬奥残运会开幕式表演。我想,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过去激励了他们成才,将来一定会激励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回报千千万万帮助过他们的人。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精神 补偿 灾难 进步 抗震救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