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史料纵览

民主人士王卓然与周恩来的友谊

2022年05月20日 16:37  |  作者:王太学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1

王卓然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这一传统充分调动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性,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才智和力量。周恩来堪称是贯彻、执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典范,从他与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与早期领导人之一王卓然的友谊中就可见一斑。

1936年,蒋介石逼迫张学良“围剿”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内心十分矛盾的张学良为此与杨虎城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战。

王卓然是张学良的挚友、核心幕僚、文胆,两人已相识20多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后被囚,东北军群龙无首,矛盾激化,王卓然前去调解。这时他与在西安处理事变善后的周恩来相识。善于广交朋友、又曾在沈阳读过小学的周恩来,得知王卓然毕业于自己所读的东关模范学校的邻校奉天两级师范时,对王卓然如老友重逢,当了解了王卓然的经历后对其更加友善。几天的交往使两人成为朋友,周恩来欣赏王卓然的爱国精神及作为。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华北。身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主要领导成员又兼任《东方快报》社长的王卓然成了日军的抓捕对象。他临时解散报社,安置了编采印人员,自己到好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家暂避。此时到斯诺家避险的还有来北平治病的邓颖超。1937年7月17日,王卓然、邓颖超分别乔装成斯诺的秘书和佣人,由斯诺护送通过日军检查站,乘火车到天津的美国记者、作家爱泼斯坦家,脱离了险境。

七七事变更加暴露了日军的凶残,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更高。根据新的形势,周恩来指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转移,更名为“东北救亡总会”,会址定在武汉,后迁至重庆。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该会的领导,东北救亡总会成立了主席团,周恩来亲自安排有“国大代表”身份的王卓然为主席团成员,认为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为了标榜民主,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设立了国民参政会,在全国遴选了二百名参政员,共产党参政员有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林伯渠等,王卓然也在其中。在每年一次的参政会大会上,王卓然都提出多修防空洞、惩办汉奸、限制官员经商等有利于抗战的提案,而每份提案他都征求周恩来等共产党参政员的意见,并联名提交,彼此配合密切。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为保护“东总”主席团中的共产党员,周恩来指示让王卓然负责东北事务,并担任“东总”机关刊物《反攻》的社长兼主编,用他的参政员身份保护该刊,这是对王卓然的莫大信任。鉴于王卓然的学识和影响,蒋介石几次约王卓然谈话或宴请,企图拉拢他。王卓然不为所动,仍保持同周恩来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关系,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义,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抗战胜利后,阎宝航、王卓然等人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组建了东北政治建设协会,经常开会研究、设计东北的管理、政权建设等问题,周恩来、董必武也到会参与讨论,他们还多次共进午餐。

国民党为实现独裁统治,欲发动内战,王卓然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运动。他提出具体制止内战的主张,得到周恩来的赞成。1946年4月8日,恢复自由的叶挺与王若飞等乘飞机去延安途中牺牲,王卓然闻讯,立即致电周恩来,痛悼叶、王等遇难。

1946年4月28日下午3时半,即将去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在曾家岩50号召开文化界人士茶话会,王卓然受邀参加。他在发言中请周恩来继续努力,争取恢复张学良的自由,他的深情发言,引起了周恩来的共鸣并流下热泪。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召开成立大会,王卓然当选为理事。全面内战爆发后,王卓然见和平无望,便回到阔别15年的沈阳,被选为辽宁商会理事,还被东北商会推荐为驻日代表,为战后中日贸易服务。他把中国的棉纱、桐油等产品卖到日本,并进口中国所需的商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得知周恩来担任总理,便寄信请求回国工作,周总理希望他继续留日为新中国建设进口马口铁等急需物资。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王卓然用贸易为大陆服务,企图引渡加害他。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王卓然脱离险境回到天津。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得知老友王卓然回国并请求为新中国工作,他亲自指示统战部为其安排工作。他说:“王先生做了许多好事,我们共产党人从来是有恩必报,你们研究一下,为他安排好工作!”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统战部派人征求王卓然意见,再经周总理同意,安排王卓然到国务院参事室任参事。

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一种社会主义建设中民主党派作用已不重要、各级领导班子中不应有民主人士的论调。对此,王卓然等18名参事上书周总理,力陈民主人士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呼吁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作用。此意见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视,这就是现代史中的“十八参事上书”。

在参事的岗位上,王卓然尽职尽责,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每年在列席两会时都提交有利于国家发展建设的提案。他还经常给基层写信,建议如何改进工作,也经常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投稿,介绍见闻,歌颂好人好事。

“文革”中,王卓然遭到迫害,他被投进秦城监狱,四年半后保外就医,不久辞世。粉碎“四人帮”后,国务院为其平反,并开了追悼会。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送了花圈,这其中也包含周总理对王卓然的深厚情谊。(王太学)


编辑:朱建华

关键词:卓然 周恩来 ,王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