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聚焦

学医从医成“大医”

​——听医界大咖王辰、胡盛寿、赫捷、张抒扬讲述学医初心和成长智慧

2022年07月01日 16:36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刘喜梅

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季。为呼吁优秀的孩子学医、从医、成“大医”,6月11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直播,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对话4位医学大咖,请他们畅谈学医、从医的初心和成长智慧。4位专家分别是: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赫捷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胡盛寿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这场对话,不仅能为有志于学医的高考学子指点迷津,也解答了“协和为什么能够成为协和”“如何成长为‘大医’”“医学为什么需要精英教育”等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刊特别整理对话内容,与读者们分享。

▶▶▶为何学医?

白岩松:我们在协和医学院的“壹号礼堂”进行直播访谈,这是一个充满历史的礼堂,它建成已有101年。我要问第一个问题,相信此时也有很多考生在关注,就是大家当初为什么学医?

胡盛寿:我学医的原因可能代表很多想要学医的孩子和家长。我邻居的妈妈经常在家里咯血,当时我不明白,小孩子总觉得很可怕,但直到有一天那位母亲去做了心脏手术,回来以后整个人完全变了,这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在我准备上大学选择读什么专业时,对我影响很大。我很荣幸,因为这件事我不仅选择了学医,还选择了心血管相关的专业。

张抒扬:我选择学医很重要的一个理由与胡院长有相似之处。我好朋友的母亲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立志学医希望将来能帮助人,救治人,让小朋友们都没有幼年的悲伤和不幸。

赫捷:我学医其实有点偶然,考大学填写志愿时是把医学院作为第三志愿的。当我听到我被医学院录取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个救死扶伤就是我最初信仰的开始。

王辰:我是遵父母之命。我的父母都是文科老师,但以他们对医学、医生的理解,认为我的秉性或许适合学医。因为,我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比较有悲悯心,爱帮助人,于是他们强烈建议我学医。其实,那时我的兴趣偏于建筑。

白岩松:协和医学院给你们印象最深、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胡盛寿:协和医学院很多老师都是大师,我在这里感受最深的是其非常独特的教学文化。比如某些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我们在医学院的书本上学得很多,但协和医学院是把书本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让你在实践中更加生动或者透悟地去感受知识为这个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积淀作用。

张抒扬:我在协和医学院接受了5年硕博连读的培养。协和医学院给我的印象是她独特的学术、品质和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当属一流,它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

赫捷:协和医学院给我们最大的传承是协和文化。一个大学或者说一个医学院之所以有名,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高楼有多少,而在于学者有多少。就在这所礼堂,这里诞生了众多的院士和大家。协和是大家辈出的地方,我们热爱协和,热爱这方热土。

王辰:协和成其为协和的核心要素是协和的文化。文化以价值观为导向,是每个人行为的一种无形的遵循。总结协和精神,大家比较一致的想法是:尊科学济人道,寓高贵于朴实,以天下为己任,助众生求福祉。

协和是以“科学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为特征的现代医学在中国的肇始者、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近现代中国医学界大部分的专业或者专科的宗师级代表人物,多是从协和走出去的。协和的教师、大夫、研究者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不躁、不张扬,说话、做事很朴实、平实,但一旦和他们接触后,你会感到他们是读过书、想过事的,他们是真有技能上的本事和学术上的深度和把握的。协和人并不是只想自己的事儿,协和人还想医学界、社会、老百姓、国家的事儿,乃至要想人类和世界的事儿。再有,协和精神中有“助众生求福祉”的使命与责任感。近年,世界医学界逐渐兴起“健康大同”(One Health)的观念,其境界是不但自己好、周边人好、种群好、国家好、人类好、世界好,乃至跟人、人类周边的动物、植物、生态环境、星球环境都健康地融为一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协和有这个思想才能成其大者。

▶▶▶协和医学院如何成就“大医”?

白岩松:王辰院士讲了“大”。的确,我相信很多学子特别想到协和医学院来学医,是相信“我要在协和学医了将来我就能成为‘大医’”,但是你可能一出发的时候就要带着“大”的志向,才可能跟将来的“大医”连在一块。胡院士,您认为孩子们该带着什么来学医?

胡盛寿:孩子本身要对学医有兴趣。我自己觉得,在世间所有的职业当中,医生这个职业有它独特的一种支撑作用。因为我们平常都说,人一辈子碰到两件事的时候会很脆弱,需要有人来帮助你。第一个是你碰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会有人替你站出来主持公道,他有能力来替你主持公道,这就是好的律师、法官;第二件事是所有人都会碰到的,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你希望有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来帮助你,他又有能力来帮助你,就是医生。所以自古很多有志向的人会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学医,除了要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有本领来处理疾患,还要有很强的悲怜之心,要体谅患者痛苦的状态,给他以希望,同时去解除他的痛苦。

白岩松:在协和医学院的教育历史当中有一个小细节,我印象很深。当初林巧稚从鼓浪屿出来要考协和,在考英文时突然有一个学生在考场里晕倒被抬了出去,她放弃了考试出去参加救援,直到那个孩子被救过来。这个时候她已经来不及继续考试了,但是监考老师报告了学校。学校一查,这个学生前几科的成绩很好,英文虽然没有成绩,但她体现出了一种很难拥有的大的悲悯,于是把林巧稚当年就招到了协和医学院。所以,这也代表着一种选人的标准。王辰院士,很多年前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孩子上小学时的那天有一句著名的感慨,“今天我交给你一个孩子,明天会还我怎样的一个?”今天很多家长可能也是这样一个想法,把孩子交给协和医学院,8年后或者说20年、30年后会“还给我怎样的一个”?

王辰:这是太重要的问题。我们努力使就读协和的孩子们在学校发生两点变化。

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悲悯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强化和升华。孩子的善良和悲悯之心是自然的、纯朴的,但需要一种专业精神的把握,需要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在协和,我们会努力在人文精神和现实行为上培养他。比如,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和扶助心并在学校得到强化的人,这使她后来成为“万婴之母”。有一个故事——协和医学院的教授谢少文,在“文革”中被打倒,被罚去扫地,工资也被停发,生活很困难。有一天,他在扫地时,旁边有一个穿白大衣的人翩然而至又倏然而去。过去之后,他发现兜里多了一个信封,他掏出来一看,发现里面有钱,他正要拿着钱追上还回去,发现信封上有一行很娟秀的铅笔字,写着“It's not money,it's friendship”——“这不是钱,是友谊”。那个穿白大衣的人就是林巧稚,她本性的善良加上她在协和所受到的专业教育,使她成为能够执守善良的人,她不分贵贱,不分这个人是走运还是倒霉,在本质上平等视人。协和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平实、善良、质朴,同时又以专业精神的方式体现出来。

第二点变化就是专业能力和水准。专业水准是能够实现人文情怀很重要的根据。人性的善良程度和专业上深刻不深刻、广博不广博、精到不精到,这会是他将来能不能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协和会教授他们与医学相关的三大基础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在这三大医学基础之上,衍生出富有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医学。其中,科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会得到实施和强化。

白岩松:赫院长,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总结过去,协和医学院在您身上做对了什么?在协和整个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做对了什么?今后必须坚持要继续做对什么?

赫捷:协和医学院通过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扎实的医学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都是顶级的学生。我们发现这些医学生刚毕业的头几年差别不大,时间越长,协和8年制学生就越体现出优秀。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基础,这些学生因为有严谨的教学结构,扎实的基础教育,将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有些协和8年制的学生很年轻就晋升了副教授、教授,甚至成为主要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的还走上了院级的领导岗位。还有一些人,尽管没有从事临床或者基础研究,从事了医学有关的技术、商业、药业,也能脱颖而出。如果单从医院院长的角度来说,我院需要更多的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学生。

▶▶▶医学生要想成为大师,由谁引领?

白岩松:学生学医都想成为大医,但是成为大医前必须有引领的老师。胡教授,您在医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哪一位或者两位大师对您的引领作用是最大的?细节是什么?

胡盛寿: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你要选择学医,当然要选择一个好的医学院,好的医学院最重要的是他的师资力量。我很幸运,碰到了一批经过了协和系统教育的老师,他们从基础知识到你的临床能力,再到你的人文修养,以及在引领整个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前沿医学发展方面,所给予的教育和影响都是无价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硕士老师是全国最知名的心脏外科医生,比如郭加强教授、朱晓东教授,他们身上最能够诠释什么是协和教育,什么样的医生是协和培养出来的医生,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同时还有很超前且长远的对学术、专业的理解和视野,包括国际视野等等,他一直在引领着你不断求学,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给你传递信息和对知识追求的强烈欲望,使你对所学越来越有兴趣,这也是协和老师教学的与众不同。

白岩松:张院长,也许今天很多正在关注这场直播的学生会关注这个问题,你们提张孝骞、提林巧稚,那是过去。今天的“张孝骞”“林巧稚”是不是还在?

张抒扬:我们在协和精神的指引下,受到老一辈比如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诸多著名教授的影响。我受协和熏陶培养,我的导师方圻教授、金兰教授,还有整个内科学系的教授对我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还活跃在临床教育一线的医学大家们更是深刻影响着当代协和人,两院院士邱贵兴、郎景和、赵玉沛等,德高望重、才学深厚、桃李天下;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泌尿外科李汉忠、神经病学系崔丽英等一大批教授,都是今天医学界著名的专家,都是影响着今天协和年轻人的老师们。在他们身上,仍然能够看到先辈们的影子,张孝骞教授、林巧稚教授、曾宪九教授的精神犹在,老协和的学术思想与严谨工作作风仍在传承与发扬。

▶▶▶为什么医学需要精英教育?

白岩松:王辰院士,您是怎么看待协和的8年制和医学精英教育的?

王辰:坦率讲,我们本不大愿提所谓“精英教育”,但医学教育确实不敢不是精英教育。因为,医学教育出来的人是面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这批人如果品德不高尚、才华不出众,他会误事,他所误的不是一般的事,而是健康乃至性命这一人的终极利益。因此,医学教育一直定位于高标准教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精英教育”。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能为所有人理解,但医学确确实实应该定位在精英教育上,这不是这个行业的人自诩精英,而是这个行业的人不敢不是精英,如果他不是精英,他将来做医生是要出问题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庸医之害甚于无医。医生只有具备很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人文情怀,才能为病人做出最好的决策。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护士的要求。

有人问,协和医学院的8年制何异于其他?如果将学医过程比作一个长面包的话,8年制是加长了的面包,由此营养多了;有人说它加长还加密了,营养含量更多了;其实,8年制除了是加长加密面包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它是一个全要素营养面包。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8年制有时间和容量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文化的内容尽可能融入其中。如此,经过8年制教育出来的学生与其他会有所不同。我们对学生们不刻意让他8年中一定产生出什么,比如说论文,8年里学生如果写出了当然很好,但是我们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的素养和能力。我们不做“揠苗助长”的事情,我们注重强化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强调,协和医学院绝不是一个至善的地方,我们存在着很多不足,协和的特点恰恰在于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尽可能地追求完善。

白岩松:胡教授,如果说协和百宝箱里有很多宝贝,比如说病历制、大查房、住院医师制度,如果让您推荐一个宝贝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将来要进协和的学生,您会选哪个宝贝送给他?

胡盛寿:协和最宝贵的东西,是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高质量人才产出的教育结构。经历了协和医学院的系统培养,将来你有可能当一名医生,可能做一个研究者,也可能做一个公卫流行病学的专家。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选择学医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和未来成长的空间。

白岩松:“博精”和“求精”分别是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倡导的两种精神,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协和特别重要的宝贝?

张抒扬:“博精”是为了在医学生的时候打下很好的基础,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到了医院做医生的时候,我们是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看,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是一种“求精”的精神和作风,才能够做到对每一位病人的精心、细心、用心。协和医学院能给同学们什么,他们能够得到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协和三宝”,即教授、病案、图书馆。这体现了协和医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病例资源,这是在书本上、图书馆里也找不到的东西。在每一份病案当中都体现了我们的“求精”。

白岩松:接下来问王辰院士,协和医学院为什么招生名额少?

王辰:因为我们首先讲求的是对学生培养的严格性和质量。医学教育对资源的要求很高,培养一个优秀医生是黄金、白金的代价。所以,为了求得真正最好素养的医学人才产生,我们一定要集中资源在这些学生身上,这样加上学生自己的努力,将来成才的机会、有所作为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中国医学界是需要领军人才的。国家给协和8年制的定位就是培养中国医界的领军人才乃至人物,这批人的素养要高,见识和志向要广、要远。今天,与其说是为协和医学院招生呼吁,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想法,这是为医学界呼吁,为各家医学院校呼吁优秀的孩子来学医。我们不是只着眼于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院只是中国医学界的一个代表,今天是为中国医学界所有的医学院校,尤其是优秀的医学院校、负责任的医学院校呼唤有真志向、真品德、真才华的考生,选择医学这个非常值得去学习的学业、未来去从事的职业。

▶▶▶孩子们在协和医学院能否成长为一个“君子”?

白岩松:国际医学界曾有知名医生说过:“只有一个真正的君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在协和医学院,孩子们能否成长为一个“君子”?

王辰:协和医学院将帮助学生们踏上医者正道。真正的医者一定是遵从内心所愿,身怀悲悯之心,对钱财不那么在意,对名禄不那么追求。他尊重众生、等视众生,从最高层面的社会人物,到最基层的社会劳苦大众,他的内心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是一样的。这不但是协和的精神执守,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的医界精神执守。谁想学医的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定是准备好面对学医路上艰难困苦的、辛苦劳顿的,还要流汗流血流泪付出的,所以我并不想把学医说得多么“阳光灿烂”,我只想告诉大家,学医确实有用——有助于帮救他人,同时成就自己。

白岩松:最后,请每位专家给我们未来的孩子一人一段寄语。

赫捷:我只想说简单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健康,欢迎你们来!也希望你们来!

胡盛寿:我特别想鼓励更多的孩子来学医,在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是最受尊重和最应该得到尊严的职业,因为他服务的是生命。医生也因此具有自己独立的尊严,所以我推荐学生来学医。

张抒扬: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都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像学医、从医这样,不但使自己健康、家人健康,且和众多人的身体健康与家庭幸福相关联,它是备受尊敬的职业。为了医学进步,为了人民健康,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学医。

王辰:医学可爱,医者可敬。协和医学院着力帮助学生们成为一个可爱、可敬的医者。今天,礼堂里我们身后的这些椅子,安安静静在这儿100年了。100年来,这些椅子上坐过无数协和学子、医者,如后来成为我国医学界宗师级医生的协和学子们:内科的钟惠澜,外科的黄家驷、吴阶平,妇产科的林巧稚,儿科的诸福棠,等等,都毕业于这里。这里不断有新的医者、医帅乃至医圣产生。我们希望大家将来也会坐在这个椅子上,开启新的人生事业征程。

编辑:何方

关键词:协和 医学院 学医 医学 学生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