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微言大义

微评丨新时代人才从哪里来?

2022年07月20日 14:2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月19日,全国政协正在召开一场与人才有关的专题协商会,议题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有意思的是,现场参会的,视频连线的,个个都是人才——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量子科学家潘建伟……还有不少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他们不仅自己就是实打实的人才,同时也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职责。

人才议人才,更有说服力。当今,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人才。但人才从何而来?这是个值得社会各界深入思考的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古代寒门学子希望通过读书而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但在当时,知识固然能够改变命运,但能否掌握知识却首先要靠命运——那时能够接受教育的,毕竟只是少数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扫盲运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改革开放的驱动下,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进入新时代,更是标志着我国踏上了从人才大国继续迈向人才强国的新征程。

如果说,历史长河中,人才个体的出现有着较大的偶然性,那么人才群体的勃兴,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人才环境的培育有着必然的关系。否则,人口优势便不可能转化为人才优势。

曾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选择。进入新时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新号召,又将影响更多人走上成才之路。

营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于培养人才健康成长?与会者达成共识:人类历史上,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为此,委员、专家们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入手,提出了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的各项具体建议。如刘忠范常委所说,“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大环境,打造无数小舞台,释放出千百万人才的巨大创造力”。也恰如多位委员在所在单位、科研团队致力打造的一个个创新小环境……还有委员前瞻性地看到,新时代需要人才具有更强的创造力。为此张柏春委员呼吁:“克服过度施教,保护创新天性……”

人才都有惜才之心——已经培养了60多名教授和研究员的刘忠范常委说他的目标是100名;饶子和常委讲到要保持开放学习心态时,坐在他身后侧一位头发半白的委员频频颔首……仔细聆听,诚如委员所言,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本报记者 韩雪)

编辑:李敏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