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民进

传统与现代的握手

众话“妈妈的针线活”

2022年08月10日 09:2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8月10日电 7月4日,“妈妈的针线活”乡村振兴座谈会在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召开,与会者围绕该项目在贵州黔西南的实施深入交流。

“妈妈的针线活”项目是由中国服饰报社、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与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等主办的公益项目,目前已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成功启动,将彝族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时尚设计融合,带动当地彝族妇女就业增收,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在民进中央的帮助下,“妈妈的针线活”项目走进黔西南,将总结已有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方式,充分发挥非遗文化产业促脱贫工作的“领头羊”作用,致力成为真心真情“绣”牢民族同心的乡村振兴项目,充分激发黔西南州广大手工艺者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中共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

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左尚武:

“妈妈的针线活”走进黔西南要走个性化道路。要结合传统与现代,通过创造性的转化、现代化的专业设计,融合传承下来的技艺和文化,结合本土文化、利用设计的力量打造优质的高端产品,要借助宣传手段、信息化手段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批量化生产和定制化产品要同步发展,手工艺和数字化要有机结合,建立一个有效模式,启动一个良性循环,让全社会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让帮扶工作形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

贵州省妇联副主席、黔西南州政协

副主席殷红梅:

“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契合乡村振兴工作,契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希望该项目能很好落地黔西南,培养会技艺、会传承、会创新、会设计、会整合、会宣传、会销售、会增收的“八会”绣娘人才队伍,为黔西南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培养后备人才,促进黔西南妇女手工产业壮大发展;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促进手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巾帼力量。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中国服饰报社

总经理钱竹:

“妈妈的针线活”一定要在品牌塑造、产品品质提升、文化传承转化方面再发力、见成效。非遗保护不是要一成不变,不是要一味推崇“原汁原味”,而是要开发创新产品融入现代生产生活。非遗尤其是服饰非遗要抢救性记录与生产性保护并重,要加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服饰的整体性保护,如建立布依族、苗族服饰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与服饰文化有机联系的村落空间、地区文化等一并保护等。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潮流品牌、奢侈品品牌合作,既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又能带动当地人民就业增收。

平安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总监沈杨:

“妈妈的针线活”是中国平安在凉山取得实质成效的公益扶贫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核心是利用设计资源,运用商业化机制,迎合市场需要,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定制化商品,通过市场的认可,做到既让妇女就业增收,又传承非遗技艺和文化,还能将当地文化输出到更大范围。中国平安将通过自身平台和渠道,帮助“妈妈的针线活”手工艺品展出销售,在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同时,推动少数民族妇女的灵活就业,从而实现对当地妇女的精细化扶贫。

黔西南州妇联主席吴评说:

自2013年“锦绣计划”启动以来,黔西南州已培养近3万名绣娘,贵州不少农村妇女参与锦绣计划,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刺绣、蜡染、民族服饰等生产,实现创业就业、居家增收、脱贫致富。特色手工产业已成为贵州不少农村妇女居家就业的重要渠道,不仅传承了民族手工技艺,还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经济社会地位。接下来,州妇联将大力推进“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坚持整体谋划,培优要素组合,推动融合创新,打好人才基础,持续推动“妈妈的针线活”提质增效,并和锦绣计划实现融合发展。

(吕巍)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黔西南 项目 妇女 妈妈的针线活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