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 闻 >聚焦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点聚焦

2022年08月26日 09:41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重工业工厂机器人正在进行作业展示(1300516)-20220826093102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图为重工业工厂机器人正在进行作业展示。 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


本报记者 孙琳

炫酷的“外骨骼机器人”、耐高温消防灭火机器人、意念操控的“灵犀手”、穿梭移动的“物流机器人”……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场场科技体验秀在展示机器人产品和前沿技术的同时,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机器人融入千行百业后带来的变化。

记者从此次机器人大会上了解到,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快速增长。大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

积极拓展行业应用,产业持续发展创新,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机器人产业新势力也正掀起行业新热潮。

▶▶看这里——技术迭代 高精尖机器人百花齐放

你想象中的机器人什么样?最前沿的机器人是怎样一种水平?现在的机器人都有哪些新的应用场景?这些疑问都可以在每年一届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找到答案。

在大会的展馆里,一台能拉花的AI机器人正在为观展人员冲调郁金香花型拉花咖啡。AI机器人一只手握住纸质咖啡杯放到咖啡出口处,另一只手抓住牛奶杯把手,用手晃一晃便将牛奶倒入咖啡杯中,仅用75秒时间,就完成了一杯郁金香花型拉花咖啡。

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展台,一台自重30余公斤的四足机器人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在工作人员的指令下,这台四足机器人原地腾空跃起1.2米高,妥妥地完成了“跳高”表演。

据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张伟民介绍,这“炫技”背后是科研团队历时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其中支撑机器人的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都是团队自主研发的成果。

而近年来,伴随着医疗行业智慧化发展,医疗器械智能升级已成为趋势。其中,医疗机器人更是在政策和技术等因素推动下按下了“快进键”。在本届机器人大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医疗机器人就相当瞩目。

腔镜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领域王冠上的明珠。在术锐公司的展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精湛技艺得到现场观众的称赞。这款手术机器人的“蛇形臂”仿佛人类灵活的双手,可以轻盈地拨开一枚鹌鹑蛋的蛋壳,蛋体却完好无损。

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应用了可形变对偶连续体技术,采用十余根镍钛合金,既可推又可拉,可360度任意弯转。同时搭载独有的蛇形臂手术工具,更接近于人手。

同样,来自天智航的“天玑Ⅱ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成了展会上的“明珠”,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适应复杂手术应用场景,临床精度还可达到1毫米以内。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国内15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了近3万例手术。

“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迭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产品,而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愈加广泛,也不断催生出新的市场,并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产品研发。”正如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所说,这一点已在本届的机器人大会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看特色——让世上没有危险的工作 特种机器人成“新宠”

在百花齐放的机器人“比武”竞技场里,相较于大众熟悉的服务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在今年机器人大会的展馆里,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特种机器人成了新的“馆红”。

在史河科技公司的展台,一个船舶除锈机器人正吸附在一面测试船板上“一丝不苟”地除锈。“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Highmate V40水射流除锈机器人,基于柔性化永磁吸附底盘技术,具有高负载自重比和强曲面适应能力等特点,可替代人力从事高空作业,避免高危风险,同时还可实现除锈废水100%回收,极大提升除锈效率与质量。”史河科技副总经理路保安介绍说。

据了解,传统船舶除锈一般采用干喷砂作业,对周边环境污染极大,喷砂工人尘肺患病率和周边居民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这款机器人则采用了超高压水射流加盘式回收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将除锈形成的危废泥浆通过真空采集器进行采集,继而进行固液分离和重力分离,再经过多次过滤完成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幅度提高环保、清洁标准。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世上没有危险的工作’。”路保安说。这也成了力升高科公司开展特种机器人研发的初衷。在力升高科的展台,全球首发的高温侦察机器人个头虽小,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款机器人最大亮点就是轻巧灵活,整体重量只有30公斤,消防员一只手就能拎起来。”据展台负责人介绍,这台耐高温侦察机器人采用了耐350摄氏度高温防护设计,可较长时间深入危险的高温火场,第一时间获取如灾源位置、火焰蔓延状况、结构坍塌程度等重要信息,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登山、徒步、救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特种机器人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随着机器人技术升级和应用场景的广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而相较于娱乐和日常服务,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地震、洪涝灾害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危险工作中,机器人更应大有作为。”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立表示。

据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已达到30.7%。预计到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4亿美元。可以预见,特种机器人已迎来新需求爆发的机遇期。

▶▶看背后——产业集聚支撑机器人跨越式发展

技术的不断迭代成就了我国高精尖机器人的集体“炫技”,产业集聚式发展则支撑起了我国机器人的产业高地。

从中国电子学会提供的资料来看,目前,我国已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工程,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而这恰恰得益于机器人产业集聚式发展所形成的集体攻关能力,以及区域全链条产业发展的集中优势。

以机器人大会举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近年来机器人关键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涌现,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活跃。“北京经开区已布局了60多个智能工厂,大力发展智慧工厂、黑灯工厂,为物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赋予了更多应用场景。”据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经开区通过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打造了具有创新力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为机器人产业“剑指”高端提供了良好土壤。

而在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展区,10余家佛山企业组团参展,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佛山机器人产业基地集聚式发展的重大成果。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对外合作局副局长李杰告诉记者,作为佛山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阵地”,三龙湾目前已拥有机器人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机构)超过50家,湾内工业机器人产值已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6%,并初步形成了潭洲会展片区和顺德(北滘)机器人小镇产业园(一期)等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三龙湾机器人企业集聚效益已日益凸显。按照李杰的话说,面积仅130平方公里的佛山三龙湾现在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2021年机器人产量突破1.7万台,产值翻番达到25亿元。预计2025年,三龙湾机器人及相关上下游企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已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对此,上述受访人士表示,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政策引导支持共同作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正在加快,基础能力正在提升,而产业集聚式发展也必将为我国机器人迈向产业新高地提供更好土壤。


编辑:朱建华

关键词:机器人 产业 人大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