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照片中的美丽中国

2022年09月22日 09:40  |  作者:高志民 王菡娟 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北京故宫拍摄的星轨图(1365144)-20220922092507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的在北京故宫拍摄的星轨 生态环境部供图

大象(1365046)-20220922092516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展示的象群北移途中生下的象宝宝现状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密集召开“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委负责同志聚焦领域十年变化介绍情况。

与很多发布会不同,发布人在现场拿出了一张张精彩的照片。从这些图中,我们看到如今的“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部:

清水绿岸 鱼翔浅底

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中,北京故宫午门上方现出一道道明亮且清晰的星星迹线,深邃而美丽;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淀水浩渺,势连天际……

9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晒出的几张照片最近火了,人们在欣赏美景的背后,也感慨这十年来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星轨照片就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真实写照。“要拍出这样的照片,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黄润秋说。

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51%。

而被誉为“华北之肾”的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遗憾的是水质曾经长期为劣Ⅴ类。

近年来,河北省统筹实施了淀区内源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河道整治、生态补水等九大类66项治理工程。2021年,白洋淀淀区及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

如今,白洋淀里多年没有见到的鳑鲏鱼等一些土著鱼类逐渐得到恢复,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鱼虾成群、水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再次显现。

当天的发布会上,黄润秋还晒了一张环保部门查处化工废水暗排长江的图片:“这是红外探测仪下一些企业私设暗管的恶意偷排行为无处遁形。”

如今,在执法过程中,环保部门充分运用现代遥感、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建立“空天地”一体化问题发现机制,推广使用走航车、无人机等执法装备,精准识别问题线索,大大提高了对恶意违法行为的发现能力。

几张图片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缩影。

黄润秋总结了几个世界之最:

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也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这十年,我们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

十年来,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是全球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

水利部:

江河安澜 用水无忧

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十年前,我国很多地方是“火焰山”,十年后,荒山披绿,成为人人富足的“花果山”。

在9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讲起十年来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数据为证: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

今年,面对长江流域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通过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1385万群众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十年来,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实现历史性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十年来,我国还实施了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

同时,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

以华北地区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并造成了大面积地面沉降。近年来,通过“节、控、换、补、管”等措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水土流失治理也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甘肃定西土豆、江西赣南脐橙、陕北苹果等特色产业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培育发展。全国累计1000多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受益,年增收约50亿元。

“这十年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年。”李国英说,“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自然资源部:

严守红线 “多规合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然资源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说。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耕地的保护。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

据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刘国洪介绍,通过严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肃耕地保护督察执法等,我国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特别是近两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

同时,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更加完善。2012-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40.85%。

另一项主要职能体现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上。十年来,我国建立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覆盖土地、矿产等主要门类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目前,在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特别是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庄少勤说,自然资源部坚持源头治理,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中统筹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把生态功能极重要、敏感地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通过红线的划定,建立了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

此外,在矿产开发利用方面,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指出,十年来,我国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

其中,石油、天然气新发现23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8个千亿方级大气田,非油气矿产新形成32处资源基地。80余座老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到了大中型规模,近800座生产矿山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服务年限。

国家林草局:

绿染国土 绿富同兴

“去年,15头亚洲象历时124天,行程1400多公里,都已安全返回他们原来的栖息地西双版纳保护区,目前正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我请前方的监测人员给我发来了它们生活的照片。”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拿着大象一家的照片向大家展示:“图中这两个象宝宝就是在北移途中生下的。当时生下来的时候是100公斤,现在据前方监测的同志说,重量已经达到了300公斤。”

亚洲象“北移南归”的故事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的一个缩影。

据李春良介绍,十年来,我国初步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首批5个国家公园。在北京设立了国家植物园,在广州设立了华南国家植物园。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了有效保护。

一组数据清晰地展现出国土变“绿”的成绩: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森林面积。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7500万亩、6488万亩和7895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3%。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而启动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三北工程”,在过去十年集中建设了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

同时,十年来,我国林草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近120万名,全国有421名省级领导干部担任林长。实现了林草资源“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一张图”管理。

不仅“生态变美”,十年间,我国不断挖掘和发挥林草资源“四库”作用,许多地方实现了“绿富同兴”。

2021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仅油茶面积就达到6800万亩,带动近200万人口增收致富。在新疆阿克苏,特色林果面积稳定在45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业收入占比达到1/3。

“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过去十年,我国的生态面貌和生态状况不断向好,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李春良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2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