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健全产业链条 破解地膜污染

2022年09月29日 17:30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王菡娟)不仅负责生产,还负责回收和再利用。日前,记者在云南省曲靖市采访时发现,当地的地膜生产、回收、再利用一体化模式实施7年来,已回收7万余吨农膜,平均每年净化150万亩土地,或为治理农业白色污染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为烟叶种植大省,云南的烟叶种植规模化程度很高,同时地膜的使用量也很大。看似薄薄一层的地膜,却有着大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土温和保墒,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营养,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GetAttachment

(烟叶中的地膜)


但大量的地膜使用却也带来诸多烦恼。“每亩地要用到7.5公斤农膜,以前经常看到风吹得哪哪都是,影响村庄环境。”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过去是耕地之中看地膜,现在是扒开残膜找耕地。”有人这么形容地膜高量残留的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农膜的大规模使用,残留在田地里的农膜也造成了土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农膜回收难有多种因素,比如低品质农膜回收利用价值低,多种颜色的农膜造成再生困扰,农户回收积极性低,回收渠道不稳定性……这些对于后端的回收和应用都造成了一些困扰。”云南曲靖塑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斌表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德元也告诉记者,当前废旧地膜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是废旧农膜使用后一扯就碎,收集难;即使收集起来,也粘附了大量泥土等污染物,再生利用难。

“因此,提高废旧地膜回收率需要两头发力,一是生产源头适度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坚决打击超薄地膜;二是末端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的支持力度,落实生产者收集处置责任。”张德元说。

早在2014年,曲靖率先在烟草行业开展废旧残膜回收工作,曲塑集团在当时参与其中。

据卢斌介绍,针对烟草种植管理特性,曲塑集团与当地烟草部门合作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回收流程:在地膜采购合同签订的同时就签订了残膜回收协议,烟草部门对回收环节支付相应补贴。

针对农户回收积极性低,回收渠道的不稳定性的难题,卢斌提出了双向残膜回收机制,“我们利用公司渠道商、销售商、合作社等构建残膜定向回收渠道,通过以物易物,定金抵扣、回收奖励等办法,降低农户的农膜使用成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农膜回收实现可持续。”

曲靖市马龙区王家镇悦民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社长董学昆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用96吨农膜供应给800多户烟农,回收1公斤农膜,农户能得到2元补贴,这不仅降低了农户使用农膜的价格,也提高了农户参与回收的积极性。

2014年至今,曲塑集团在当地年回收烟草种植残膜约2000吨,该模式不仅在云南多地的烟草种植中推广,也逐渐推广至其他农作物领域。

GetAttachment (1)

(等待处理的废旧农膜)


卢斌还告诉记者,回收后的残膜加工成再生颗粒,提供给下游企业升值应用,比如电线电缆管材,建筑材料,合成纸,工业用包装膜,收缩膜等。

“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农膜市场农户受益、定向回收处理、再生料标准化生产,以及农膜再生料的升值应用,形成一个跨行业的循环再生模式。该项目为积极促进农膜的循环回收治理,农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探索模式。”卢斌表示。

数据显示,该模式已持续七年,公司有两个万吨级的农膜回收处理厂,已经回收达到7万余吨农膜,平均每年净化150万亩土地。

对于卢斌来说,解决农膜残留和实现可持续循环回收只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要解决生物降解替代的问题。

“我们研发的全生物可堆肥降解地膜,可以实现覆盖一段时间后,天然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或真菌会将其作为食物,将地膜分解代谢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成为有机质供养作物。”卢斌说。

如今,该地膜已在上海崇明岛、大理洱海等地的有机水稻,云南等地的土豆,内蒙古的有机玉米青储中种植,并取得一定效果。

“无论是农膜的循环回收模式,还是全物降解可堆肥地膜覆膜种植,曲塑集团将持续致力于成为全球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化发展的推动者,为农业与农膜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卢斌说。

编辑:董雨吉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