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雷击村”变“旅游村”的背后故事

2022年09月30日 16:53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山背村家家户户屋顶都做好了防雷带(1381459)-20220930164352

山背村家家户户屋顶都做好了防雷带

曾经这里是人人谈之色变的“雷击村,尽管地方资源丰富、文化醉人,但因频频发生雷灾事故让人望而却步。如今,随着全方位防雷“防护网”的全覆盖,这里已变身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谈之色变的“雷击村”

老韩大名韩道伟,今年61岁,是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原村支书。山背村地处偏远,居住着瑶、汉两个民族,千百年来,勤劳的瑶汉同胞在这里塑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梯田奇观,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但这个本应富足幸福、令人心生向往的村庄,当年在周边居民眼中,却是人人谈之色变的“雷击村”。

“1979年以来,山背村共因雷击导致11人死亡,245人受伤,变压器被击坏20多次,120多台电视机遭损,牲畜死伤及房屋、树木和田土的损毁更是无法计算。”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至今深刻在老韩心里。

“事故太多了,真的数不过来。”韩道伟说,“那时一打雷每家每户的电源、开关都会噼里啪啦冒火花,到最后一看到天上起乌云,就没人再敢用电,宁愿点蜡烛。整个村子没有一处让人觉得安全的地方。”

久而久之,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外面的姑娘避而远之,不愿嫁进来。有段时间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劳力严重缺失,老韩看着这一切却束手无策,几乎愁白了头。

织密“防护网”

直到1998年,这一切开始有了改变。

当年1月9日,溆浦县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县委台办原主任魏荣光在了解山背村的困难后,鼓足勇气向当时的湖南省省长杨正午写了题为“湘西溆浦雷击区2000村民求救”的求救信。山背村的防雷减灾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治“病”须寻因。经专家小组多次实地勘察,“雷神”频频光顾山背村的原因被层层揭露:山背村村民住宅分布在一个东南高、西北低类似“锅”状的山坡上,独特的“漏斗”地形使雷暴有了囤积在这里的机会;大片的水稻梯田为雷电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加大了地面和云系间的电场,加上村里通电以后,家家户户不太规范的用电和避雷装置的缺失,雷电流很容易顺着电线引入门户,直接造成人身伤亡。

对此,防雷专家迅速制定雷灾综合整治方案,针对防直接雷击和防雷电感应等间接雷击,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于1999年开始动工。

2001年,第一期防雷工程见效。老韩和村民们满怀喜悦,将亲手打的十二个糍粑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怀化市政府。

2011年-2012年,随着第二期工程推进,山背村防雷系统进一步升级。2013年,湖南省争取国家发改委对山背村雷灾防治工程立项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

“2015年第三期竣工,由区域防护装置、应急避险亭、民居避雷带、浪涌保护器等组成的雷电防御体系全面建成,从此以后,山背村再没有发生因雷击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曾参与山背村防雷工程建设的溆浦县气象局原防雷减灾办公室主任邓以忠说。

变身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如今,16棵防雷树、10个避雷亭、每家每户房屋上的防雷带组成的综合性、全方位的“防护网”实现当地防雷的全覆盖。大家信心十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发展梯田水稻、金银花种植和旅游业。

“我们为全村579户免费发放《防雷安全生产手册》,普及雷电防护知识,每年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还会对全村防雷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安全。”溆浦县气象局局长周乐云说。

有了安全的护航,2011年10月26日,溆浦县政府与湖南晨晟有限公司签约开发山背梯田旅游项目,以分布广、落差大、气势恢弘的山背梯田为基础开发这里的旅游项目。

如今,山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13家民宿各具特色,每年旺季游客纷至沓来,经常家家爆满,一房难求;梯田集观赏性与生产性于一体,高山有机大米能卖到8-9元1斤的高价。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根据溆浦县委宣传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山背村梯田景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收入3116万元,同比增长2.46%。昔日的“雷击村”已蜕变成如今的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湖南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当年很多出去打工的现在都回来了,还讨了外地媳妇儿,真要感谢气象局给我们装的避雷针啊!”老韩笑着说。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9月29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