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视频

首页>文化>艺文

十年一品 花开高原

2022年10月08日 11:42  |  作者:洛桑吉参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之“文”,并不是单一地指人文艺术、典籍歌赋,它包括了生产方式、文明创造,以及政治、军事、社会管理各项制度。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丰富的精神文化一起,才构成了文化的全部内涵。而文化自身具有民族性、政治性和时代性,这也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直接表现。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所有的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文化最终都折戟沉沙,成为遗迹或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影响世界,就是因为中国文化能不断推陈出新、兼容并蓄,不但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多样性,而且紧跟时代脉搏跳动,不间断地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是世界历史中唯一延续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文化。      

微信图片_20221008114048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既是指地理层面,也是指文化层面。每当我们讨论某个民族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这个民族独有的特征,包括了地域代表性和民俗个性,就如云南,世居在这里的25个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家园里播种着不同的篇章,盛开着各自的魅力,让每个到过云南的人都领略着民族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地理环境造就的心灵感悟。这里既有海拔6740米的雪山,也有着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海拔相差6000多米,这也天然形成了独有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人文风情。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为云南发展谋篇布局、指引方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云南各族儿女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云南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扎实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先,深入推行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针和森林云南建设。加强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启动“云上云”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进综合交通大通道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启动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其次,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加快法治宣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各族群众精神文明保障体系,优化生产布局,打造云南品牌,大力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微信图片_20221008114057

十年来,云南各族各界感受到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明显改善,纵有一番“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的景象呈现。紧跟着的是系统打造了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使得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高,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得到合理改善,当地各族群众和来到云南的游客无不称赞。昆明、普洱、临沧均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良田沃土更加发出了应有的光芒。确实,云南在这几年里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生态文化体系,既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也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既解决了历史性遗留的环境问题,也巩固了当下生态建设的成果;各族群众认知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馈赠时,将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刻入骨子里,融入生活中。成功召开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会议”,更让这里的人们深知,爱护生态环境的光荣性。人们常说,云南有诗和远方,可笔者想说,云南除了有诗和远方,还有不用滤镜的纯粹。这里的天,这里的水,这里的山,这里的一切都是天然的色彩,是大自然对云南的关爱,也是云南各族各界对大自然的感恩。

美好的环境造就幸福的生活,作为我国脱贫攻坚战主战场的云南,如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脱贫攻坚战,对全国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意义,而云南的脱贫工作,既要面对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较高、脱贫难度大等问题,还要结合生态保护和资源转型,走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路。云南省政府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有效推进精准分类式扶贫的同时,还制定了一套“生态扶贫+产业科技扶贫+旅游扶贫”的扶贫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科学发展惠及大众,旅游参与打响品牌的联动机制,环环相扣,相互影响。首先,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许多种植、养殖属云南特有,在退耕还林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先后派出大量科技人员指导农户,在产品研发上大胆创新,开发出许多深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在这一基础上,以政府牵头,农户加入,参与到各电商品牌、物流公司等合作推广,让当地老百姓不出门就能增加收入。以前,在当地人信奉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今养成为了“吃山护山,吃水护水”的习惯。比如,在大量野生菌类出产的时期,当地老百姓在采摘过程中,都自觉地将所采集完菌类的土壤又填回,虽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巨大作用。其次,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中国旅游的璀璨明珠,自旅游热潮升起后,云南平均年接待游客不断增加,当地政府也抓住机遇,在扩大旅游市场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产品的提升,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同时,云南当地的企业和原住居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让更多的旅游产品走进大众生活中。

微信图片_20221008114102

在走向全球的云南旅游推荐会上,各州市更是高度重视,将这一联动扶贫机制融入推介会中,让更多人详细解云南的文化,走进云南的生活。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精准扶贫的成果,思想觉悟明显提高,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干群、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各族群众参与美好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力维护了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各级党委、政府深知,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事关云南全局稳定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的信仰,怎样才能更好融合,真正意义上做到维护核心、心向北京,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是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为此,云南大力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继承各民族优良品质基础上,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民族文化认知和家国情怀教育,在增强民族意识的同时,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不忘党恩,不忘初心。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成为了常态,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一时间涌现了许多一个家庭不同信仰,却是多种民族和睦融融的美好景象。不在数据上做虚功,而在现实中做实事,正确处理好民族历史遗留问题,让云南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地感恩和热爱,自发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民族团结爱国公约、村规民约,边境一线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扬着国旗、党旗,“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成为云南各民族的共同心声。不仅如此,云南省政府实施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双百工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文化“百项精品”,民族文化惠民和文化传承持续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确保民族地区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了对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和修复,增加了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展示中心和传习场所的建设。民族艺术文化精品作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反应各民族手足相亲的影视剧和纪录片,选入了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和重点节目中,并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荣誉。编排的民族歌舞剧,更是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推动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这更加促进了云南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各民族大团结的强大思想基础。

十年来,云南各族各界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谱写着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如今,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天越来越蓝,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民族大团结描绘着云岭大地靓丽的风景。云南各族各界始终坚信,这十年的巨大发展,根源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团结一致,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需要从各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同时也需要培育和壮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稳步提升中国的话语权,这既是中国梦,也是云南愿。

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展望未来,我们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开创云南改革发展新篇章。


编辑:陈姝延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