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嫁接的尺度

——新拍戏曲电影观摩随想

2022年11月16日 10:4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1月12日   第 06 版)

作者:云德

精彩阅读:

戏曲电影作为戏曲与电影的嫁接艺术,理应是戏曲与电影深度媾联与融合的产物,当属于杂糅两种艺术优势而孳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

真诚希望戏曲与电影的嫁接能尊重艺术、尊重规律,汲古润今、推陈出新,切实让这个新型文化品种结出更加丰硕的艺术成果。

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艺术,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受现代文化传播方式和人们审美习惯巨大变迁的深刻影响,戏曲的受众面和生存空间正日益萎缩。为了更好地继承与赓续这一优秀的古典艺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比如在广播电台开设戏曲频道,在电视台创办戏曲鉴赏栏目和空中剧院,坚持送戏下乡,让戏曲进基层、进学校、进课堂等等,都进行了各种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拍摄戏曲影视作品,就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传承方式。

说起戏曲电影,京剧电影《定军山》即为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这是中国戏曲的荣耀,也从此建立了戏曲与电影不解情缘。当然,电影曾经的风行却也极大冲击了戏曲的霸主地位。面对舞台演出严重受限的实际,时尚的电影艺术很快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戏曲电影的拍摄,毫无疑问地为劳动大众提供了十分难得的不受时空限制欣赏名家经典剧目的便捷机会。像《杨门女将》《生死恨》《大闹天宫》《白蛇传》《群英会》《花为媒》《天仙配》《红楼梦》《十五贯》《朝阳沟》《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戏曲电影,确乎令同题剧目家喻户晓,对于所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等剧种的传播与普及,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历史性功勋。

近日,受朋友之邀系统观摩了去年新拍的若干戏曲电影。总的看,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像《借东风》《捉放曹》《血溅乌纱》等传统戏皆名家挂帅,阵容强大,能以电影优势演绎经典,且掌控有序,调动自如,较好地显示并再现了传统戏的精妙华彩;某些原创新戏,如《月照枫林渡》《鉴湖女侠》《江南雨》《谷文昌的故事》等,也都构思精巧、剧情跌宕,生动鲜活、感人肺腑。然而深入分析也不难发现,戏曲电影还存在不少瑕疵与问题,概而言之,许多新拍影片新戏不如老戏,新编戏中现代题材弱于传统题材剧目。究其根源,一是传统题材在戏曲表达上轻车熟路,发挥余地较大,占有先天优势;二是新编戏曲不少是为完成既定任务,普遍缺少打磨,少了些思想艺术沉淀的过程和舞台演出的历练;三是戏曲道白上普遍存在着话剧化倾向,电影故事+戏曲唱腔的表达方式严重损害了戏曲固有的文化韵味,在戏曲与电影如何嫁接、怎样融合的艺术探索上,尚缺少特别清晰自觉的理性认知。

应该说,戏曲电影是个特殊的极具意味的艺术词汇。这个偏正词组的主语部分虽归于电影,但又不是纯粹的电影;因为词组的定语部分决定了电影表达的主体必须是戏曲,必须符合戏曲的规定程式和表达方式。同时,既然称其为戏曲电影,称谓限定了它又不能是单纯的戏曲,如果简单地把舞台表演原样不动地搬上银幕,那就不能算作电影,最多称之为戏曲录像。所以,戏曲电影作为戏曲与电影的嫁接艺术,理应是戏曲与电影深度媾联与融合的产物,当属于杂糅两种艺术优势而孳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戏曲与电影嫁接的分寸与尺度问题。既不能是戏曲与电影的物理式对接,也不能成为胶片版的舞台剧目,而应是戏曲与电影真正意义上的化合反应与有机融合。戏曲电影首先应当是一部完整的戏曲剧目,应该遵循戏曲四功五法的艺术规律,遵循戏曲最基本表现程式,有高度专业化的戏曲表演功底和特色鲜明的角色塑造,有切合剧情和人物的独特唱腔设计和华彩唱段,同时又必须是极具潜力和传播价值的优秀剧目,这样的戏曲电影才能真正达到普及戏曲艺术的目的。然而,戏曲电影既然称为电影,那就一定要遵循电影拍摄的规律,有高度专业的电影表达与呈现方式,需要在保持戏曲特有韵味的基础上,利用一切可能的电影手段,把舞台戏曲难以突出的最佳潜质充分彰显出来。要充分发挥电影镜头独特的语言优势,给演员表演以更加灵活的声光与色彩的调度,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把演员情绪积累和情感爆发的动人瞬间记录下来,把最见表演功力却在舞台观摩中不易捕捉的精彩细节通过镜头放大出来,让观众在细枝末节处深度感受戏曲最神奇的魅力,为他们提供比舞台更为直观、更为具体、更富表现力的观赏体验。戏曲电影源于戏曲,但要高于戏曲。既要立足舞台,最大限度保留并展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又要走出舞台,充分利用镜头的灵活性和场景转换的便利,突破传统戏曲一桌两椅的道具局限,把狭隘逼仄的舞台难以展现的广阔空间,透过舞美置景、摄影棚搭景,或外场地实景的拍摄,展开灵动且闪亮的穿插,将由表及里的静态舞美变为由此及彼的动态场景,将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更为明晰地还原出来、突显开来,让虚拟的戏曲故事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这里还必须特别强调,写实的电影与写意的戏曲完全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戏曲的电影化呈现,不能是毫无限度、毫无节制的任意发挥,如果完全照搬电影的纪实手段,把戏中的刀枪剑戟、车马舟轿都用实物来呈现,那么,写意的戏曲必定意蕴尽失、索然无味,艺术的张力则荡然无存。戏曲艺术的特有审美决定了,电影化的呈现绝不能取代戏曲象征性、虚拟性和程式化的本质特征,电影拍摄中声光与色彩的调度、镜头的运用和场景的鲜活丰富,都只能作为写意艺术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戏曲写意本身。虚拟的世界虽然备受时空局限,但却可以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恰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在写意的戏曲中,唱、念、做、打的程式是四位一体的,不能轻易拆分,以普通话配合实景拍摄固然有观众易于听懂的善意考量,岂不知,话剧化的台词与戏曲的唱腔完全不搭、格格不入,话剧加唱的表达方式绝对不是戏曲。道白是戏曲十分重要的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京剧的韵白用的是湖广音和中州韵,表达的是庄重的神情;徽调进京后形成的京白,多用儿化音的北京方言念白,语调活泼流利,表达的是幽默诙谐的情感。其他地方戏的道白多用本地方言,它们与戏曲中的唱词的读音相同,道白与唱腔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如果变成普通话念白,戏曲的整体就被彻底割裂,其韵味定会丧失殆尽。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在照顾受众的感受,实质上却远远背离了戏曲,属于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如果这种观念不转变,戏曲电影不仅不能实现传承戏曲艺术的目的,而且还可能让戏曲电影变得不伦不类,形成对戏曲的二度伤害。

记得当年山东开展科学种田,倡导优良苹果品种的科学嫁接,让胶东半岛成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的重要基地;我们也真诚希望戏曲与电影的嫁接能尊重艺术、尊重规律,汲古润今、推陈出新,切实让这个新型文化品种结出更加丰硕的艺术成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