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红旗渠畔庙荒村的蝶变

2022年11月21日 08:4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林州11月21日电(记者 王有强 靳燕 通讯员 王海峰 郭荣)街道干净,房屋错落有致,红旗渠水穿村而过,建筑外墙红砖与麦秆泥搭配,既保留了村落的原始韵味,又不乏时尚感,冬日暖阳照耀,村民们坐在村口晒着太阳谈天说地。11月17日,记者一走进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就被眼前这一幕农村新景象所吸引。

“每天都有人来村里参观游玩,在家搞民宿,不用出村就能挣钱……”村民宋玉峰提起村里的变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前因山而荒,现在因党而兴。我们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激动地说。

过去,庙荒村“有点荒”

过去,庙荒村是太行山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村史馆里的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曾经的庙荒村: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里的路是泥石路,房屋破败不堪,种地靠天收,有的贫困户穷得连酱油、醋都吃不起。

10年前,郁林英返乡担重任,“一个女支书能干成啥?”上任之初,大家并不看好她。

“以前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修成红旗渠,现在赶上了党的好政策,为啥不能让庙荒村摆脱贫困?”郁林英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心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干’。”

2012年,郁林英与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四处奔波,先是着手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打通了5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随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路通了、气通了、引进了项目、成立了公司,沉寂的穷山村有了苏醒的迹象。

如今,庙荒村“不荒”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要用一件件扎实工作推进乡村振兴。”郁林英说。

近几年,庙荒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努力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如今的庙荒村不再荒芜,还成了“网红村”,村里高中低档民宿有近40家,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食宿需求。

除了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庙荒村还成为各类乡村振兴培训班的实践观摩基地,美丽庙荒村在红旗渠畔星光闪耀。

顺着庙荒村幸福大街往里走不远,就到了村民刘明生打造的农家乐。这是庙荒村发展的第一家民宿农家乐。墙上张贴着很多外国友人的照片。

“很多网友来俺家住宿体验,也有一些团队过来,不光俺家,左邻右舍都在经营农家乐,大家一起奔赴致富路。”71岁的刘明生向记者吐露心声。

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乡村振兴也在一件一件具体的工作中扎实推进。现在,庙荒村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综合收入超过百万元。

明天,庙荒村闪耀太行

在庙荒村西头,几个工人正在忙碌施工,负责人刘静伟告诉记者:“我正在这里规划建设一家高档民宿,如今庙荒村名声在外,我愿意回乡投资创业,也希望能为庙荒村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

村里引进太行观霖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砖艺术文旅项目,规划床位3000个,有商业、餐饮、水上演艺和亲子旅游项目,明年底一期就可投入运营。“我们和村里联合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每年按一定比例向村集体分红,同时吸纳庙荒村及周边村庄脱贫户等低收入群体从事保洁、餐饮等服务行业,预计可提供上千人的就业机会。”公司负责人刘宪忠说。

千年皂角树下,又一拨游客过来合影留念了。皂角树见证了庙荒村的历史变迁,也将见证庙荒村的再一次飞跃。

“走进新时代,虽然庙荒村不荒了,但我深知庙荒村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提升,接下来我一定要带领大家继续努力实干,创建五星党支部让庙荒村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面对成绩,郁林英头脑异常清醒。

党的二十大为庙荒村振兴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的一番嘱托为庙荒村前进加足马力。记者看到郁林英的工作笔记上写着:“下一步工作重点:基础设施提升、民宿提档升级、加大产业发展、垃圾分类、打造康养小镇……”

编辑:王亦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