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违规竞赛”富了谁的腰包,闯了谁的赛道?

2022年11月29日 16:52 | 作者:王慧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XSC=小升初”“MS=面试”“MD=密电”。

这些暗语假如家里没有一位面临“小升初”的学生,很多人很难参透其中的含义。

为了“小升初”择校,孩子们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奖项,有些会写进简历,有部分学校会将竞赛结果作为点招入学的参考。许多家长和孩子热衷于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认为这些竞赛活动能够给孩子成长或未来升学带来一些好处。但一边是培训机构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带动的焦虑情绪,一边是家长们为孩子谋划未来、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在此背景下,不少培训机构抓住了家长们的“软肋”,各种竞赛活动报名消息游走在各个家长群之间,以缩写为代表的“暗语”也就此流传开来。

11月9日,教育部通报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通报指出“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JEA China”等存在违规办赛情况,且再一次强调,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均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也不作为高考加分项目。

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连续四年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今年3月,教育部再度修订《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重拳出击之下,却依然有各类违规竞赛改头换面“重出江湖”,有些竞赛为躲避举报,在举办过程中不提“考试”,改为“测试”“综合评定”等。那么,违规竞赛乱象不止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原因?“一方面说明举办竞赛活动的单位要么不了解教育部出台的《管理办法》,要么是被利益驱动顶风违规;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急功近利的观念尚需进一步改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违规竞赛表面上打着‘报名竞赛零收费’的幌子,实际上,大部分违规竞赛基本上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诱导家长掏钱付费,往往会要求参赛者缴纳高昂的培训费或是购买竞赛材料等,以此谋取利益。更多的时候,不参加培训也不购买材料的参赛者基本上也无缘获奖。”

对于违规竞赛带来的后果,倪闽景谈到,由于组织不规范,违规竞赛充满了不公平、内幕交易等情况,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正公平。此外,竞赛内容过于超纲,设置不科学,往往名不副实,反而易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支出,另一方面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学校知名度或家长的认可度,对违规竞赛不仅不制止,反而乐于借获奖来宣传学校,造成虚夸的校风,危害更大。”

“竞赛活动的初衷是好的,有些孩子天性就喜欢竞争和挑战,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一些竞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但是这种竞赛更多地应该在班级层面和学校层面,而不是轻易就上升到全国大赛。” 倪闽景说。

打破教育焦虑,更要理性看待各类竞赛活动结果所具备的含金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究竟能否在竞赛中得到体现?在倪闽景看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在班级和学校层面的竞赛活动反而会得到更好体现。“参加竞赛的重点不在于是否冠以全国,而在于通过竞赛活动真正能够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拼搏奋斗的意志和长远的目标。”

遏制违规竞赛无序生长,让竞赛活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需要斩断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除了行政部门出台中小学生竞赛监管办法以外,还需对违规举办竞赛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提高违规举办竞赛的成本。同时,对于那些在较小区域范围举办,主办方资质良好,突出素质教育导向,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零收费’和公平自愿原则的竞赛活动也要及时引导,更要鼓励在校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实现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 倪闽景说。

编辑: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