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好“班长”心里装着村民期盼

2022年11月29日 17:04  |  作者:胡立刚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拆了民居围墙我们村大变样了吧,现在这条街变成了民宿街,745户的村子办起26家民宿,大多数是由专门做民宿的5个外来团队经营,村民获得租金和工资收入。”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管仕忠说起拆民居围墙的事,竟然有些“暗自得意”,不苟言笑的他在讲述整个过程时,始终面带微笑。

2020年仙桥村纳入创建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班长”管仕忠和其他村“两委”成员一致决定拆掉主干道民居的围墙,引进专业团队做强乡村民宿产业。

从村团支部书记到大队长再到村主任,管仕忠用了11年,1990年10月上任之后的30多年,仙桥村和崇明区的所有乡村一样先后迎来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在管仕忠的带领下,经济薄弱的仙桥村抓住了每一次时代给予的发展机会,先后获得了“全国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在获得一项又一项荣誉的同时,管仕忠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发动村民依靠村民,先后开展了改厕所、土地集中流转、迁坟、整治“五棚”等工作,仙桥村因此美了,村民因此富了。管仕忠总结出乡村治理的真谛——心里装着村民期盼。

“越是得到村民的拥护越是要有敬畏之心,做决定、采取措施都要牢记‘走心’俩字,让老百姓自觉自愿高高兴兴去完成,尽量不要采用强制、摊派的做法。”说到这里,管仕忠一下子回到严肃认真的常态。

记者了解到,在村主任岗位上,管仕忠确实怀的是敬畏之心,念的是“走心经”。三峡移民来到村里,他亲自到码头迎接,陪3家移民家庭成员吃了第一餐“入伙饭”,还亲自为他们分好地,如今,3家移民开枝散叶变成了6家,其中的两家办起了农家乐。村里搞厕所改造,管仕忠反复跟村民讲城市化工业化时期成长起来的下一代需要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村里集中迁坟130多座,不但破解了世俗难题还办起了“竖新静园”,为村集体增加了60多万元收入。通过发动村里的媳妇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把村里土地集中流转给6个合作社,全镇最早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也正是因为不忘初心,2020年管仕忠顶着上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量大、时间紧等压力,先后用几个月跟村民拉家常,在嘘寒问暖中,村民一个个理解了拆围墙的意义,动工不到一个月,这项工作就得以顺利完成。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仙桥村成功创建美丽乡村,几乎没有村民去镇里、区里信访,崇明区信访办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而最近几年,因为上海全市农民建房政策处于调整期,目前建房存在一定的限制,让不少期待建设好家园的村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渠道,才去镇里、区里甚至市里咨询求助。崇明区信访办副主任朱俊霞告诉记者,这些村民到区信访办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还有的村民跑到市农委信访办求助,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是去咨询政策,了解情况,“我们接待村民后一般会跟镇里、村里打电话,就村民的诉求通个气,做好上通下达,尽量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同时也鼓励村民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记者跟村民聊天得知,3个村合并的油桥村共有1125户2450人,这些年村“两委”班子做了不少大事,2017年为村里安装了监控系统,2018年让村里亮了起来,从而彻底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治安问题。最近两年,针对60岁以上老人达到1178名、80岁以上老人超过180名的现实,村里建起了为老服务中心,曾经远近闻名的脏乱差村变成了市级美丽乡村。

竖新镇油桥村党总支书记施红柳谈到农村居民为建房的事去镇里、区里“上访”,和管仕忠一样抱着充分理解的态度,通过念好“走心经”赢得了民心。

“在农村,要做好人的工作,一定要坚持公正,这也是念好‘走心经’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浑身上下透着巾帼不让须眉精气神的江南女子施红柳微笑着说。

微笑讲述的背后,是正在啃一块难啃骨头的故事。为了有序推进长江景观大堤工程,油桥村组织村民迁坟。其中有位村民一开始不支持迁坟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向上反映诉求,一直把村民视为家人的施红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政策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做了很多工作,最终争取到这位村民的理解。

心里装着村民,心里装着村民期盼的好“班长”通过念好“走心经”,推动乡村治理“内生力”不断提升,助力村民安居乐业。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