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思南路上的民革先贤遗迹

2023年01月06日 15:2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05日   第 12 版)

思南路61号薛笃弼故居

思南路44号卢汉故居

思南路36号民联地下联络点

思南路89号程潜故居

◀思南路九十一号李烈钧故居

施泳峰

上海的思南路,修筑于1914年,以法国著名音乐家马斯南的名字命名,1943年,更名为思南路。随着20世纪20年代思南路上的一栋栋洋房的建成竣工,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风云人物入驻。

在思南路上有许多与民革有深厚渊源的历史遗迹,以下就是几处思南路上著名的民革先贤遗迹。

思南路91号:李烈钧故居

思南路91号是一幢红瓦三层的西班牙式花园别墅,南北面是宽大的落地窗,悄悄地隐藏在思南路东侧一条幽深的弄堂深处。这里是辛亥元勋李烈钧故居。

李烈钧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孙中山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江西省议会推选为江西都督,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阻击北洋军阀冯国璋部对武昌的进攻。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李烈钧响应孙中山号召,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

“二次革命”失败后,李烈钧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与蔡锷、唐继尧等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护法运动期间,李烈钧一心追随孙中山南下广州,参加护法战争,坚定不移地讨伐北洋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李烈钧旗帜鲜明地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北伐战争期间,李烈钧率部参加北伐,彻底打败北洋军阀孙传芳,为推翻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立下汗马功劳。

1928年,李烈钧从政坛引退下来,来到上海养病,居住于思南路91号。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主张对日抗战,要求维系人心,一致御侮。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李烈钧与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并坚定地说:“姓张(继)的怕,姓李(烈钧)的不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病重中的李烈钧坚持把7个儿子中的5个送上抗日前线,共赴国难,被誉为“辛亥元老,五子从戎”,爱国热情令人动容。“八一三事变”后,李烈钧先后迁居昆明、重庆等地,主张国共合作,呼吁全民族团结抗日。1946年,李烈钧在重庆病逝。

思南路89号:程潜故居

思南路89号是一幢法式乡村风格的独立花园洋房,屋顶是红陶瓦的双坡顶,外墙是灰白色水泥砂浆抹层墙面,窗户是赭红色的漆木百叶窗。这里是北伐名将程潜故居。

程潜留学日本期间,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是同盟会最早的一批会员之一。

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在武昌协助黄兴指挥炮兵血战北洋军阀冯国璋部,取得胜利反攻汉口。“二次革命”期间,程潜在湖南组织讨袁军,失败后流亡日本。袁世凯称帝后,程潜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参加护国战争,担任护国湘军总司令,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汤芗铭。

第一次护法运动期间,程潜追随孙中山组建湖南护法军,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的北洋政府部队。第二次护法运动期间,程潜担任护法军政府陆军次长,在孙中山与陈炯明发生冲突时,坚定不移地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避入永丰舰,程潜组织讨逆军将叛军赶出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广州大元帅府军政部长。程潜坚定不移地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继续执行孙中山生前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北伐战争期间,程潜率部参加北伐,担任中路军总指挥,一路攻城略地,攻克南京,彻底打败北洋军阀吴佩孚,被誉为“一代北伐名将”。

1927年底,程潜在国民党内的政治争斗中失败,寓居上海,居住于思南路89号,常借诗词发泄,消磨岁月。

寓居上海期间,程潜创办半月刊的《南针》杂志,作为反对蒋介石、反对汪精卫的舆论工具。九一八事变后,程潜重新出山,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七七事变后,程潜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率部在河南阻击侵华日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抗战胜利后,程潜先后担任武汉行营主任、湖南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5月程潜与陈明仁领衔发布湖南“和平起义通电”,湖南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程潜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程潜在北京逝世。

思南路44号:卢汉故居

思南路44号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独立花园住宅,清水红砖墙面,红瓦铺就的屋顶,南北面是宽大的落地窗。这里是抗日名将卢汉故居。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辛亥革命后与表哥龙云参加滇军,深受云南军阀唐继尧的器重,累迁至滇军的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卢汉在云南昆明誓师出征抗战,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经历了抗战期间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役,奋勇杀敌,血染战袍,功勋卓著,战功赫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45年在越南代表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

抗战胜利后,卢汉不愿打内战,选择寓居上海,居住于思南路44号花园洋房,他反对国共内战,主张和平建国。解放战争期间,卢汉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准统辖的部队与解放军交锋,全力保护进步爱国人士。

1949年,卢汉率部起义,发布“云南起义通电”,宣告云南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卢汉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55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卢汉在北京逝世。

思南路61号:薛笃弼故居

思南路61号是一幢法式风格的独立式三层花园洋房,周围环抱着广玉兰、棕榈等树木,尤其是3棵广玉兰占据了将近500平方米花园的大部分空间。这里是著名律师薛笃弼故居。

薛笃弼毕业于山西政法学校。早年受孙中山爱国精神感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参加山西军政府学生军,参与维持社会秩序。

从1914年起,薛笃弼追随爱国将领冯玉祥转战大江南北,深得冯玉祥赏识,与西北军名将鹿钟麟并称为冯玉祥的“左右手”。在冯玉祥的推荐下,薛笃弼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

薛笃弼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从不摆官架子,一向与部下同甘共苦,用餐时与下属同饭菜、共进餐。薛笃弼每到一处,都力主戒烟禁赌,提倡兴办水利,返乡后还出资为村民打了两眼深井。

在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后,1935年,薛笃弼与国民党反动派分道扬镳,寓居上海,居住于思南路61号花园洋房,不再参与政治活动,成为上海滩著名大律师。

1949年初,李宗仁专程来上海看望薛笃弼,邀请他担任行政院副院长,但被薛笃弼以厌倦政务为由婉辞。上海夕,陈诚上门要求其全家去台湾,但被薛笃弼以奉养年老体弱的双亲为由婉拒。

新中国成立后,薛笃弼历任上海法学会理事、上海律师协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开幕式结束后的聚餐上,薛笃弼被安排与毛泽东同席,毛泽东亲切地对薛笃弼说:“你是冯玉祥将军郑重推荐给蒋介石的,是国民党政府里难得的清官廉吏,真是野有遗贤啊!”

薛笃弼晚年常说,他大半生在国民党旧中国,后半生在共产党新中国,看到新中国新气象,由衷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希望国家日益富强。

薛笃弼还在家中贴上“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的条幅,并以此教育后辈。他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每会必到,到会必言,坦陈己见。

他积极参加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无论是拍摄影视新闻,还是电台录音播放,他都认真准备,一丝不苟。他经常写文章,通过对台广播寄语客居台湾的故旧,介绍祖国大陆建设成就,宣传爱国一家亲,爱国不分先后。

思南路36号:“民联”地下联络点

思南路36号是一幢时尚的欧式花园洋房,清水红砖墙面,红瓦铺就的屋顶,巴洛克风格门廊,室内装饰精美,这里曾经是“民联”上海地下联络点。

“民联”的全称是“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是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的革命团体,奉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打内战。1943年,谭平山、陈铭枢、杨杰、王昆仑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同志座谈会,并于1945年10月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由谭平山任总干事。

“民联”在重庆成立后,委派吴艺五来上海筹建地下组织。上海夕,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实施“白色恐怖”,大肆抓捕革命人士。为了便于开展地下斗争,思南路36号花园洋房被秘密发展成为“民联”上海地下联络点。

思南路36号原是四川军阀杨森在上海的私人住宅,抗战期间,转卖给上海滩青帮流氓大亨黄金荣,由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两个挂名弟子居住。“民联”地下组织常在这里开会,商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迎接上海解放。上海,“民联”地下组织负责人吴艺五先后担任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等。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