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如何有效化解“卡脖子”问题,不怕“卡脖子”?委员们点出关键!

2023年01月08日 22:3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8日电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对科技政策从“扎实落地”到“自立自强”的要求,彰显了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衡量科技自立自强要聚焦两个“关键”

“科技自立自强影响着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党和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视不断增强,也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紧迫性、战略性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表示。

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究竟有何衡量标准?在曲伟看来,这个标准主要指国家科技实力能否在一定时间内突破“卡脖子”的能力,即能补足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中若干短板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30108223406

△港珠澳大桥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看来,衡量科技自立自强,要聚焦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另一个关键是这些关键产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两个关键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就要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卡脖子’问题,才能不怕‘卡脖子’。”

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不能单向度考虑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相关要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只有围绕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实施,才能有力协同、有序配合,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陈海佳认为,推动科技创新要有系统思维,其中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各有侧重,互为支撑,表现在实践方面就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性联动。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助推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于国家科技发展、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放眼全球,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

“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如通过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国家纳米技术计划等重要国家项目,奠定了领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欧盟国家实施了长达20年的空中客车计划,突破了美国对民用航空产业的垄断。聚焦国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十年,我国通过实施载人航天、探月探火、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迈进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表示,此次会议特别提到“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切入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眼光和精准擘画。

微信图片_2023010822340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图源新华社)

“加强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顶层设计,能够凝练科学目标、凝聚优势力量,使各支力量各就其位、统筹联动,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集群。”曲伟表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主要围绕国家发展和安全,真正把优势资源配置到国家最紧迫、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效能。同时,这些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能够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团队,能够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能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在陈海佳看来,国家布局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多聚焦在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经济增长点。“能够发挥我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强有力的组织作用优势,集中国家资源,进而力争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早日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联动

值得关注的是,在体制机制方面,此次会议亦有要求: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科技创新领域的实践,从‘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的发现’,到三峡工程、高速铁路、‘神舟’飞天、‘蛟龙’入海、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等一大批标志性成就,都是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表示。

在张兴赢看来,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涉及多种资源的协调、多条线路的协同和多个团队的合作,往往需要政府和科技部门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特别是在打造国之重器时,甚至需要倾注举国之力。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108223358

△风云气象卫星示意图。(中国天气网发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此次会议为何强调要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

“一些大系统、大科学、大装置等,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多行业参与,才能解决问题,政府的组织作用更显重要。”曲伟表示。

如张云勇所言,政府是科技政策的制定者,更是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领路人,政府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布种子、育苗子、引路子、搭台子、拉圈子,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进一步明确。张兴赢表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而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时期应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加强技术攻关。”

“企业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企业参与标准修订,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与协同创新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联合体,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产生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张兴赢表示。

“聚焦新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企业突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张云勇看来,一方面,企业要找准方向、主动作为、拥抱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各产业的创新转型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企业要连接各方、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勇担产业链链长等重要职责,服务并促进政、产、学、研、用、融(金融)打好团体赛,为核心技术攻关、畅通经济循环、统筹安全发展构筑新动能。

“政府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好企业‘自立自强’的政策,有效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曲伟补充说。

“科技创新,最终是要服务于发展大局,服务于人民。”深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年,陈海佳认为,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任务要求,科研院所应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上发力,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基础性支撑。同时,还应积极面向市场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动,尤其是要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突破应用研究产业化瓶颈。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目前我国高端人才数量占我国人力资源总量较低,高端人才在专业、行业、区域以及年龄、层次等结构方面不均衡,无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求。”陈海佳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鼓与呼。

微信图片_20230108223355

△“中国天眼”(图源新华社)

陈海佳进一步建议:第一,要培养领军人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第二,要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加大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复合型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力度。第三,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

提及高端人才培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罗永章点出了三个关键词:兴趣、责任、自由。

“做科研不要急功近利,不应过分‘内卷’内耗、过分看重职称和发文章‘灌水’等。”在罗永章看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兴趣导向,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活力与潜力,营造利于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科研土壤,打造氛围良好的科研环境。

罗永章进一步表示,战略科学家要强调责任二字,应始终面向国家需求和人民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科学素养,为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谈及人才问题,张兴赢呼吁要加快培育更多战略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要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上锤炼出来,从科技创新主力军里成长起来,从科技创新主方向中涌现出来。”张兴赢表示,要改变等待战略科学家自己“冒出来”的想法,主动为其厚植成才“沃土”。

“对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积极为其创造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支持他们在引领重大原始创新、参与教育和科技战略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帅才作用。要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张兴赢进一步表示,一定要注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培育和壮大整个战略科学家群体,按照现代科研规律去支持激励更多的战略科学家。继续从科技体制、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资源配置政策等多个方面深化改革,切实营造有利于战略科学家快速、自由成长和有效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环境。

曲伟则认为,要打造多支能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使命,呼之能来、战之能胜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编辑: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