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休闲>多彩旅程

年味儿杭州

2023年01月11日 14:01  |  作者:李宏 鲍蔓华 通讯员 曹晓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让书法大师为自己写上专属的“福”字,把福牌挂在弥陀寺文化公园里,再写上春联,亲手印刷一对门神回家,留下一份新年的期许……

1月10日上午,杭州市弥陀寺文化公园里“宋”福杭州年文化进万家暨西湖区第二届新春文化节活动正式启动。这次包含了充满年味的民俗文化展览开幕式、年货市集、写福送春联等内容的活动,由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同北山街道办事处、杭州晓风书屋共同举办,浙江大学图书馆 、CADAL项目管理中心、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 、黄小建雕版工作室、民盟西湖基层委员会、北山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多家社区机构共同参与。

GetAttachment (1)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都要早,那么年味也需和大家来一个早早的相逢。老底子杭州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门神,以佑家宅平安。门神的种类、造型多种多样。这几年,弘扬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市民家庭除了在家门口贴上福字外,也会选择各种各样的门神来增加节日氛围。

本次活动以一场公园内非遗馆“守护·传承门神展”拉开序幕。

门神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据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韩松涛老师介绍,门神起源于西汉,倚仗绘画与古代木刻印刷术的发展而广泛传播,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数之不尽的,关于各种成为门神的历史人物以及仙传人物的精彩故事和吉祥寓意,也是春节的传统仪式感。

活动展览展出的门神图样都是来自浙江大学图书馆及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收藏,经高精度扫描后完美重现栩栩如生的风采。浙大所藏,为20世纪初之江大学队克勋教授团队以江南地区为主收集;哥大所藏,则主要来源于民国时期北京地区。

杭州人的年味儿都啥样,那还要说古人的春节习俗。对于杭州人来说,过年“烧头香”的习惯可谓根深蒂固。年初一起个大早,到各大寺庙去“烧头香”是杭州人春节时分的固定日程。而在杭州地区的各大寺庙之中,又以灵隐寺的香火最旺。过去,杭州人烧头香一般都是在吃完年夜饭之后进行的:在寺院内守岁,然后一直等到新年钟声敲响。新年伊始,在大雄宝殿门口烧上一炷香,许下自己的愿望。此时那种人人争先恐后烧香拜佛的景象,《人民日报》引用了一位亲历者的描述:“那个时候,连插香的香炉也够不到,即使够到了,也没地方插香了。”而且由于包括灵隐寺在内的杭州主要寺院分布较为集中,且与主城区连接的道路资源并不宽裕,随着近几年来烧头香的人流越来越多,甚至有大量来自外地甚至外省市的香客前来,因此不仅路上交通堵塞,而且景点也人满为患。

GetAttachment

“过年”,杭州城里的市井人家都这么说。不过,清以前,是称“元旦”的。辛亥革命后,时兴公历,1月1日称了“元旦”。但市井、乡村还是认为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的肇始,似乎有点乱。中华民国的内务部就向大总统袁世凯报告,干脆,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民众还是习惯叫“过年”,从旧年过到新年。

碗盏掼坏,岁岁平安 。腊月廿三晚上的灶司菩萨升天,城里人早没了仪式的印象。以前是有的,至少,“童言无忌”的说法,从那以后的几天,是有忌讳的。灶司菩萨要去天庭汇报“人之罪状”的烙印,对老杭州人,依然烙印深深。《礼记》说“灶司主饮食之事”,至于他老人家怎么会从“服务”变成“特务”?谁都没有细想过。

祝飨请祖宗 ,猪脸露笑容。除夕祭祖,杭州人叫“祝飨”。大户人家的祖宗牌位与画像下,餐器、烛台、香炉,庄重肃穆。清末兵部侍郎朱智的后代朱建先生说,那日,他与各地眷属都会赶来元宝街的老宅。整年清静的宅舍,连金钗袋巷和牛羊司巷的厢房都住满了。望族的儿女亲家,几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张大网,朱智的大女婿是江苏省首任民政长(省长)应德闳,祖宗牌位之前,在诡谲多变的时代,青萍之末往往也有起于此时的。“猪脸露笑容”说的是一般人家祝飨,猪头那年月也要起五更排队去买的。2角几分一斤,一斤肉票可买猪头三斤。祝飨的猪头不能斩碎,整只蒸,出锅的猪头,露着愿做牺牲的笑容,一副福相。蒸猪头是柴灶大锅,按知堂先生说法,一只柴灶锅加几屉蒸笼,是可以出一桌酒席的。那样的祭祖,一只一只的菜肴,热气腾腾。

“猪脸露笑容”说的是一般人家祝飨,猪头那年月也要起五更排队去买的。2角几分一斤,一斤肉票可买猪头三斤。祝飨的猪头不能斩碎,整只蒸,出锅的猪头,露着愿做牺牲的笑容,一副福相。蒸猪头是柴灶大锅,按知堂先生说法,一只柴灶锅加几屉蒸笼,是可以出一桌酒席的。那样的祭祖,一只一只的菜肴,热气腾腾。

初一走亲 ,出骨全新。《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说:“正月朔日”(初一)开始,“谓之‘放魂’”,这其后还用了“游冶”一词。“冶”既指放荡销魂,又指妖冶打扮,穿着华丽。《梦粱录》也说,正月初一,“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南宋的临安,或许真有过“盛世”,或许“细民”也有过“小康”。不过,“亦皆”二字还是能看出不易,“鲜衣”罩了破袄,也有可能。再早四十多年,极少高楼,正月的街头巷尾,出骨全新的衣服就抢眼了。年三十的吃,年初一的穿,那一身枕头下压出的线条,是要喜洋洋地保持到十五的。越是穷的年代,越讲究。清河坊的方裕和南货店隔壁,有化工染料店,年前最热销的,是染料。各家旧衣服在锅中染了色,再加一勺盐,不掉色,很长面子。

瓜子落花生 ,娘舅拜外甥。不落雨,天照应,拎年包的就满街了。按老说法,走亲戚从正月初五开始。这说的是农耕时期,后来的人哪有这么长年假。初一不出门,初二跑断腿,年前约定的某日某顿饭到某家,就有了“吃得滚壮,跑得精瘦”的说法。两条腿,上走江干(原杭州市江干区,如今城市重新调整规划,江干区并成为上城区),下跑湖墅(如今的杭州市拱墅区湖墅路一带)。

GetAttachment (2)

十三上灯,十八落。一晃,正月十五。吃汤圆与元宵虽然不是一回事,至少杭州人是混吃,不计较的。不过,按南宋的说法,那几日的灯会,叫“元宵节灯会”,叫“汤团灯会”是没有的。十三上灯,十五落。钱王纳土后,为示普庆,允许落灯延长三天。“上灯圆儿,落灯糕”,糕吃完,收灯了。《西湖游览志余》的说法:“然后学子攻书,工人返肆,农商各执其业,谓之‘收魂’”。

如果觉得光看还不过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小建老师在活动现场带大家体验门神的雕版印刷,刷一刷、印一印,门神的模样在红纸上活灵活现。

一场家门口的年味市集热闹非凡。人们可以逛吃逛吃的新年市集集结了优秀文化创意品牌参与,不仅有杨先生的手工糕点、方林富炒货、张翠丰蜜饯、知味观年货、天堂鸟新年花卉、“宋”福主题文创、亚运创意绘画、鱼的花房年礼、元气猪猪的热包子、香醇的上泗土烧、纯正的腊味酱鸭、浙盐的精品盐及衍生品,还有西溪小花篮、特美刻等。

活动展卖的芡实糕由清宫御膳“八珍糕”演变来的,当年乾隆和慈禧就很爱吃,其核心原料芡实,在《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里都有记载,被世人赞誉为“水中人参”。“杨先生”的芡实糕采用纯天然材料制成,技艺上传承了手工制作中式传统糕点的技艺,用最天然无添加剂纯正的味道,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传统味。芡实糕不仅是一款网红产品,还是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糕点食品。

“我们来接‘福’,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身体安康,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观好展,带上“福”字迎新,逛逛年味集市,买上一只酱鸡酱鸭,捎上一盆鲜花,闻讯而来的周边群众在充满家的味道,老底子的味道的活动中满意而归。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