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 加快数字农业发展

2023年01月13日 01:10  |  作者:谢君军 朱雪梅 福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目前,安徽省天长市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169家,服务小农户数量达10000多户,托管农田占全市总耕种面积30%以上,为帮助小农户生产托管、实现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智能化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充足的资金是合作社日常经营和规模扩张的前提条件。但农民合作社在设立之初,资金就相对匮乏。在生产经营中,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和担保能力,在申请银行贷款时相对困难。多数农民合作社只能靠政府的政策性补助和少量的自身积累资金来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也无法进一步扩大。

人才匮乏,服务管理不到位。在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业务简单、内部管理的关键点少,出现问题易发现解决,但随着市场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复杂化,缺乏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人才匮乏,制约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赋能不突出。数字农业代表着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和生产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是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目前天长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水稻小麦、水果、花卉苗木、家禽畜牧等种植、养殖领域为主,社会化服务普遍只停留在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上,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有效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还有很大差距。

沟通协调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很多村级干部对此认识不到位,将合作社看成是私营企业,担心走得太近招来非议,缺少主动关心和帮助,在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有矛盾时,没有主动作为意识。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已成趋势。为此建议:

加大扶持力度,化解融资困难。一是进一步完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对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合作社给予资金扶持。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贷款,加大对转型中的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支持。三是探索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加强人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一是创新激励机制,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加大税收、场地、工资等方面的优惠激励,鼓励支持各类乡村人才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民合作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二是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培训对象由各农民合作社选定,可实行委托培训、办班培训等。

强化农科对接,助推产业发展。一是建立数字农业高效互通平台。在农资采购、新技术推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及时了解和掌握合作社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和价格变动情况,解决市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不同主体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二是政府加大力度和农业科研院所对接,在创新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开展合作,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遴选基础好的农民合作社积极延伸产业链,由传统的初级产品销售向加工环节延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明确村干部职责,帮扶协调到位。建立健全长效考核激励机制,在村集体经济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把村级集体经济的培育纳入综合考核,将村干的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实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挂钩。村委会对所辖区域内的农民合作社要建立联系制度,要有专人负责联系,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类矛盾。


(作者均系安徽省天长市政协委员)


编辑:贾元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