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党派声音

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02月08日 18:2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2月7日电(记者张原 李宁馨)“天津市非遗资源丰厚,且多扎根于乡村,但大多数非遗并未发挥其所蕴涵的资本优势、产能优势、内生动能与精神引导作用,未能发挥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推动力。”日前,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要围绕乡村“非遗”,系统择选出具备产能转化优势、利于乡村道德文化建设的项目与种类,通过非遗传人的传承传播,切实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发现,目前部分手工艺类非遗活化利用力度欠佳,未能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创意经济发挥最大能动性,同时,部分精神类非遗未能与乡村文化、道德建设紧密相连,作为乡村文明程度提高的内在动力有待加强,而部分非遗传承人尚未发挥“传”“带”“授”作用,有关部门需积极有效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

针对存在的问题,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组深入分析论证提出,围绕乡村优秀手工艺类非遗,要筛选梳理,通过历史脉络、知识谱系、工艺传承、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梳理,筛选出具有文化赋能优势的产业。如将非遗与村落发展史结合,建立具有村落特色的村史博物馆,建立作坊式的非遗展馆,将非遗展示、非遗体验与非遗传习进行结合,在传承非遗技艺、宣扬非遗文化的同时,增加村落中的旅游资源。

如何加强传播?调研组建议通过把握新消费特点,适应新媒体环境,面向新需求人群,切实保障民族手艺文化的传播质量。如通过各级文化部门牵头,建立以传承主体为核心的行业组织联络网络,根据非遗具体门类组建行业专委会,针对转化与发展尺度在非遗所在村落进行定期交流讨论会议,充分发挥“村落孵化器”功能。

围绕深耕产业,调研组建议探索通过加强文创、制造领域的产品开发,利用农产品、农副产品的产品包装和文化营销,发掘文旅项目中的周边和纪念品价值等,以此融入相关产业,发挥相互促进的带动作用,增强发展活力。并推动非遗“双创”在村落中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体育领域的融合发展。

“精神文化遗产包括乡规乡约、民风民俗、族谱族规中的优秀乡土文化,对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原住民的道德素养,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价值再认知。”调研组提出,要加强对精神类文化遗产的内涵转化,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运用地方戏曲、小品说唱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以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习俗为切入点,潜移默化地完成优秀精神文化类非遗的教化功能。同时建立“乡村优秀精神文化遗产档案”,及时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资料,引导乡村民众爱国守法、诚实守信。

“要积极推动乡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高活动频率,加大社会融入,活化传承人思想,接受时代命题。”民进天津市委会建议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各类非遗项目的体验与实践,传承中华造物智慧。可构建基于“互联网+ ”模式下的村落虚拟网络教学环境,扩大教学范围。利用网络的存储与回放功能,建立权威性网站支持更多社会传习人学习,充分发挥乡村产业数字信息化优势。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单向“输出式”传习办学模式,广泛与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其他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在资金、技术、设施、师资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有效对村落现有资源再整合与再利用。

非遗源于生活,非遗记录生活,一切非遗都是民众集体思考与智慧的结晶。民进天津市委会提出,今日传承人在创作过程中,应多与时代产生共鸣,传递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使非遗文化发挥赋能,助推社会发展,以文化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