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春节琐忆(下)

2023年02月08日 20:29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4日   第 07 版)

陈应松

作者:陈应松

接下来就要准备团年饭了,家家小孩都被驱赶到虎渡河边的码头上,一桶桶地洗藕、洗苕、洗海带、洗猪蹄、整猪头。天虽冷,但小孩大聚会,河边热闹非凡,一双双小手冻得通红,想着团年饭的饕餮口福,谁会拒绝这样的河边热闹?

“酥食”的准备也很重要,这是待客的必备之物,也是一年才有的稀罕食品。平常,没有哪家会吃得起这些东西:黄豆酥、水晶糕、酥饺。做酥食的师傅,在公社小镇上,就一两个,得夜夜赶场,帮你做,也就给两包烟。他们是腊月之后飞俏的人物。因为是一次下油锅,所以,必须在做酥食的同一天炸苕皮、炸米叶子、炸肉丸、炸藕夹(我们叫藕鸡腿子)。

炒货必须在腊月二十七,谓之“炒七不炒八”,炒了八,翻过年来天天“吵”。炒货甚丰,炒花生、炒苕皮、炒豌豆和米子(米泡),米子用糖稀浇,又成为米子糖。炒货炒好后将陶坛擦干、烘热以便贮藏。贮藏得好,几个月还嘎嘣脆,当地叫蛮焦,不嗝(焦脆的反义词)。炒米子,不是一般的米泡,是糯米蒸熟后晒干,称为阴米,再炒。阴米做的米子糖,有嚼劲。

团年饭,北方可能叫年夜饭,但我们叫团年饭,也有写成团圆饭。那个年代的团年饭,在我家至少也有六七碗菜。生活稍好一点之后,团年的年俗才讲究,即“吃十碗”。有豆腐、鱼、肉,珍珠三丸子,粉蒸肉,排骨、鸡和肠肚三扣,有藕夹,炸苕丸子,藕丸子,炸鱼块。还有一个重要的头菜,就是鱼糕,用三鲜浇帽。鱼糕叫湘妃鱼糕,但现在叫公安鱼糕,已经名声在外,这也说明,公安的菜肴主要是湖南风味。公安为有名的美食之乡,这些年,公安锅盔、公安牛肉已是名满全国,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吃饭越来越讲究。我们过去是一个火锅(公安叫炉子),不知哪年开始,一个桌子上有五六个火锅已成常态。而团年饭,已经达到二十多碗了。农村有八大、八小、八拼盘二十四盘的“腰汤席”。

团年饭开席一般在中午前后,先在门口燃放鞭炮,然后关门,“叫”(祭)祖先及去世的亲人,同时在桌下烧纸,弄得满室烟雾。祭酒则倒于地下,接着才入席用餐。公安有这样的习俗,团年桌上煎的鱼不能动,谓之“年年有余”;不能喝汤,否则来年出门即遇雨。

但如果你在公安过年,你会发现在腊月二十九半夜,燃放鞭炮团年的多。这是何原因?其实,公安约有一半人为湖南人,都是当年从湖南过来开垦湖区的,往往聚村而居,全是说湖南话的。而他们团年与湖北人不同,就是在腊月二十九半夜,说法很多。而且他们团年桌上的鱼是用木头雕的,此“鱼”数年不换。我见过各种雕鱼,若有爱好收藏的去收购,一定不虚此行。

团年过后最重要的事,是去祖先及去世亲人的坟上“送亮”,也叫“上灯”。每年,我们都会自做这种供奉先人的灯,用墨水瓶加灯捻子,放入煤油,纸罩,用四根树枝支撑。带纸钱和香,去几个先人的坟上送亮,让先人们也亮堂堂地过年。在公安县年三十夜的田野,晚上看去,到处是荧荧的灯火。如志书上说的:“野田荒冢,恍若灯市。”这情景,真是温馨而又怅然。生与死,生生死死,在这片田野上,是何等壮观,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田野或者村庄的伦理?慎终追远,不忘亡者,而民德归厚矣,这真的是地道的中国情怀。

年三十晚上全家围着火盆守岁,也有叫辞岁的。年三十夜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大约是最黑的一个晚上,但小孩子则是聚集到另一家宽敞好客的人家里“摸眼”(扑克)。到了子夜时分鞭炮大作,叫着“出行”,这时候,在外玩牌的小孩就要摸黑回家。这种回家,就是两眼一抹黑,等于是闭着眼睛凭感觉找路。而此时,由母亲将猪头放置在灶口,焚香,跪拜。据说这是拜灶神。为什么新的一年第一个要拜灶神?我感觉是想让灶王爷保佑老百姓新的一年有饭吃,天天灶火不断。

正月初一去长辈家拜年,就是以拜年的名义讨压岁钱,讨得五分一角就不错了。而父母给的压岁钱,也就五分。我们叫牙酥钱,意思是买酥食去吃。

这一天开始,玩狮子、龙灯、采莲船、蚌壳精的,送财神的,走马灯一样来来去去。

采莲船唱的是“采莲船来得快,恭喜老板把年拜”,真正的韵味在众多衬词“哟哟,呀嗬咳”中,最有水乡特色。当然,蚌壳精同样是水乡的产物。这蚌壳精是用竹篾做的,人在蚌壳里,蚌壳打开,是一个乡村嫂子,红袄绿裤、妖冶异常。

玩狮子的一来总是气势逼人:“我金狮,踏春风,踩祥云……”一般人家,也就是一包烟打发而已,富裕人家(或单位)还“挂红”。“红”是红布,用绳子系在堂屋中檩上,狮子得搭几张方桌才能够到。两人的狮子,须配合默契,有些功夫,稍有闪失,桌翻人落。玩狮人多是高手,不会出偏。取了“红”,满堂喝彩。

送财神的多为老者,所谓财神,一张红纸条,上有木雕财神的印戳,进门即唱:“财神进门来,四季广招财……”财神印戳各不相同,像原始的木版画,是挺有价值的民间美术作品。

公安有请春客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家家轮流请客,吃了张家吃李家,日日酒宴,夜夜欢歌。公安人好客,也会吃,整个正月总是吃得满嘴跑油,村里酒鬼乱蹿。各家的好菜都尝遍了,春耕也就要开始了。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公安县很淡,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天依然要到先人坟上挂灯,现在是电子灯。那时没有汤圆,也没有灯节,但“赶毛狗”的习俗甚为特别。元宵之夜,田间地头,不约而同点起柘树枝叶,一同燃起,齐声吆喝,还有敲锣敲盆之声,煞是热闹。毛狗为何物,即毛虫也,危害庄稼的田蚕也。春至,虫虺蠢蠢欲动,乡人必须将其驱逐出境,不让有虫灾,庄稼才丰收。也有说毛狗是吃月亮的天上的妖狗。不管是什么样的“狗”,就是人们恐惧的、为害一方的妖怪。那狂乱的喊声,敲打声,同仇敌忾,气势磅礴。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团结,在这一天,在岑寂的田野上,一起喊出他们内心的排斥和愤怒,一起用群情激昂的声音,表达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呼唤。他们石破天惊的喊叫,他们点亮烧退妖魔的熊熊大火,将驱走一切邪秽,让大地吉祥、人寿年丰。

(作者系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