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统战新语

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2023年02月09日 09:14  |  作者:杨劲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杨劲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表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这一基本规律蕴涵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地体现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逐渐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形成了正确的中华民族观念。早在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就首次公开提出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任务。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庄严宣示实际上为处于“国际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人民,确立起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秉承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自觉担负起了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任务,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凝聚起来,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随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在民族地区慎重稳进地开展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与实施民族政策,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工作。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逐渐结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更为紧密和牢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提升。同时,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与文化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进行了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念的提出,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相应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实践也在多个层面上全面展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就在于党对民族工作的坚强领导。其中,党的政治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与政策的保证;党的思想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与文化的保证;党的组织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践与行动的保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此为根本保证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政治工作系讲师)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9日   第 08 版)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