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休闲>资讯

桐庐春山半是茶

2023年03月13日 15:5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者:张治毅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苏轼笔下的桐庐,是杭州西南的一座小城,富春江水穿城而过,富春山居逶迤两岸,山水佳胜,有中国最美县之誉。

好山好水,自少不了好茶。桐庐产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在《茶经》中曾载“睦州生桐庐县山谷”,亦举《桐君录》所记茶事。桐君老人采茶为药的故事,就发生在桐庐江畔的桐君山,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陆羽著《茶经》之地在苕溪,距桐庐约百里,他应当到桐庐来作过现场考察。唐朝时,桐庐的茶叶交易已经非常繁荣。比陆羽小几岁的桐庐人施肩吾,曾写过一首《过桐庐场郑判官》的记事诗:“荥阳郑君游说余,偶因榷茗来桐庐。”“榷茗”是官府专办的茶叶市场,只有重要的产茶区才会开设。

北宋名臣范仲淹,宦游睦州,留下《咏桐庐郡十绝》,每首皆以“潇洒桐庐郡”起句,其六写道:“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那时,桐庐所产的茶叶已成为贡品。《六研斋笔记》载“分水县天尊岩,产茶最芳辣,宋时以充贡”。分水在桐庐境内,天尊岩海拔856米,多烂石砾壤,利于茶叶积累芳鲜物质,品质上乘。时在杭州登基的宋高宗赵构品饮后大为赞赏,御笔一挥,将这片茶山封为“宋家山”。

至清代,查慎行编著《海记》中,仍有桐庐贡茶的记载。后岁月沧桑,这里的茶叶生产一度失传。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天尊岩发现一片野生茶树,专家判定为古人留下的荒野茶,遂加以研究恢复,使“天尊贡芽”重见天日,成为桐庐一个“小而美”的茶叶品牌。

鲜为人知的是,桐庐也产红茶,甚至还可能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之一。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曾隐居桐庐,所著《多能鄙事》一书中,介绍了以红茶调制奶茶的方法,这是目前“红茶”一词见于书本的最早记录。桐庐产的红茶最有名的当属芦茨红,芦茨现在是一个以农家乐民宿出名的山乡,当地一直流传着刘伯温称赞芦茨红茶的故事,至今还有茶叶岭、茶源坑、茶仙殿等与茶有关的地名或历史遗迹。

小小山城桐庐,出产过贡茶、起源了红茶,还有被唐朝《煎茶水记》评定为天下最宜煮茶的第十九水严陵滩水。桐庐人当然不会辜负这厚重丰满的茶文化历史,喝茶爱茶的习惯一直深刻在桐庐人的基因里。随意走进小城的街巷、山村,好茶待客、以茶敬长的古风犹存。去大山深处的畲乡莪山,还能领略到谈婚论嫁“三碗茶”的习俗。

改革开放后,桐庐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挖掘茶历史,提升茶叶品质,创新研制出“雪水云绿”“瑶池白茶”等茶叶品牌,这些后起之秀传承了桐庐茶叶的优秀基因,在茶叶界屡获殊荣。桐庐茶,正成为杭州“茶都”建设的重要一环。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这句送别诗,也可以看作是一句邀请辞,春天到了,春茶可期,来“水碧山青画不如”的桐庐,尝尝江南春天这第一口鲜吧。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