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以奋斗之姿,不负青春韶华

走近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教师杨会芳

2023年04月18日 13: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爱心档案配图横板(2126523)-20230418112029_爱奇艺

杨会芳为幼教班的孩子讲绘本 受访者供图

她曾带着患病的父母求学,早早地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她曾带着梦想求知,唱响一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如今,她用爱心守护,为特教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她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教师杨会芳。向阳而生的她,曾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继续传递爱与温暖

春日时分,草长莺飞,满目皆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围墙外郁郁葱葱的爬墙虎露出新芽,让校园更显活泼与朝气。

“琳琳早上好!”“航航,今天是姥爷来送你呀。”……每个工作日的7点半,杨会芳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班级整理、准备教学教具、迎接孩子入园……在她看来,孩子们蹦蹦跳跳和她问好的样子,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最动人的朝气。

“点点头来拍拍手,摇摇头来拍拍手,最后再来转个圈。”杨会芳所在的特教部康复班,孩子们大多是唐氏综合征、先天发育迟缓或自闭症患者,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和指令,一节感统训练课下来,她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每次看着孩子们认真想要做好每个动作的眼神,感觉自己就有了用不完的耐心和爱心。他们带给我很多的快乐。”孩子们也很喜欢小杨老师,课堂气氛总是特别活跃。

今年3月,杨会芳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工作8年来,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孩子们这么长时间。孩子们也想念他们的小杨老师,总是问代班老师:“杨老师哪天回来呀?”

让孩子依赖和信任,是杨会芳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2015年,刚入职的杨会芳原本被分配到幼教部小班。当第一次在特教部康复班看到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时,杨会芳很是触动,“我的母亲也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成长过程中,我们家得到过来自社会各界的很多关心爱护,现在有机会,我也想用爱守护这些孩子们。”

“特教部压力大、任务重,老师一直比较紧缺。因为自己不是特教专业毕业的,也没有相关经验,我就申请报名先去兼职。”杨会芳说,她当时就是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和幼教班不同,康复班的教学没有课程大纲,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而定。初到康复班,虽然状况百出,但杨会芳处理得却是得心应手,这让特教部的其他老师们很是惊讶。“从小照顾妈妈,我有经验也有耐心,更了解家长们的期望。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不会表达而大哭大闹,甚至课堂秩序有时候特别混乱,这些情况我都有心理准备。”杨会芳说。

“能共情是一方面,我更愿意用专业知识帮助这些孩子。”为此,杨会芳利用晚上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向特殊教育专业的优秀老师请教,观摩特教课堂,利用假期进修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渐渐成了特教部的年轻骨干教师。

每到周末,杨会芳会把家长们聚到一起,为他们讲解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家长们一起帮助孩子。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地进步和家长脸上喜悦的笑容,杨会芳心里比谁都高兴:“通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们有很多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明显提高,转到了普通幼儿园去上学。”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无论课堂内外,杨会芳和其他“90后”一样,总是活泼、开朗、乐观,很少主动提及家里的困难。很久以后,很多老师才知道,杨会芳每天中午下课都会急急忙忙跑回家的真正原因。

杨会芳的母亲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在她6岁时又突发疾病,导致半身不遂。从此,在左邻右舍帮助下,年幼的她便扛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开始学习为父母洗漱、做饭、收拾家务。为了能让父母生活得好一些,稍大一些,她的节假日就都用来打零工挣些零花钱。

尽管生活困难,但杨会芳从没耽误过学习,她坚信,学习能够改变命运。18岁那年,杨会芳被邯郸学院曲周分院学前教育专业录取,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费全免。她不想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下定决心,“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把父母带在身边。”

杨会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破旧的小院,边上学边照料父母。每天一放学,她就飞快地骑车回家给父母做饭、洗衣服,有课的话再赶回学校。即使每天这样匆匆忙忙,她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虽然成长路上吃了很多苦,但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从小到大,我身边始终有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提起往事,杨会芳有些哽咽。

班主任温老师了解到杨会芳的情况后,及时向学校反映,并和其他老师同学们一起,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温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放心,老师在!’这句话让我无比踏实。”杨会芳说,正是因为这句话,她也立志做一盏温暖的烛光,去照亮更多孩子的心。

除了亲人、老师,杨会芳还得到了许多来自社会的关爱。2012年,曲周县中医院听说了杨会芳的事情,主动联系她将其父母接到医院的康复科免费照顾、治疗。这些年,很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这些爱心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杨会芳的生活。

对于他人的帮助,杨会芳深深记在心底。工作后,她加入了当地的爱心团体,为重病患者捐款,到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为困难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自己能做的事有限,但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那些更需要关爱的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杨会芳把这首诗写在日记本的扉页,她觉得,自己很像那朵小小的苔花。

从“小家”到“大家”

每天深夜12点过后睡觉,早上5点30分准时起床,从父亲生病之后,杨会芳几乎一直保持着这个作息。“白天的碎片时间要照顾家人,只有晚上夜深人静的时间是自己的,想多学习些知识,将来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会芳这些年的飞速进步,身边人都看在眼里。“小杨老师现在教学方面是当之无愧的青年骨干,她自己也一直在坚持学习,同时还承担了不少的社会责任。”园长邵素芬告诉记者,在杨会芳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如今也留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同时挤出时间学习业务知识。

2018年,杨会芳当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今年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有了更大的平台,去为心里装着的特殊群体发声。在河北省“两会”上,杨会芳曾多次就残障儿童康复救助、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等问题建言献策。

今年春节前后,杨会芳的行程满满当当。为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有质量的建议,她到当地幼儿园、养老院、农村困难群众家里开始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回到家后再搜集整理资料,形成建议。

“在河北省人大有过5年的历练,到了全国‘两会’还是会有些紧张,希望能和其他代表多学习,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合格的履职答卷。”杨会芳说:“我就来自基层,在工作和做公益的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更需要关爱的人,希望能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以前我忙忙碌碌地为了自己的‘小家’。如今,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为更多的‘大家’代言,我理解困难群众的难处和需要。”杨会芳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困难群众能感受到她曾收获的温暖和力量。

“慈乌反哺,她带着父母上学,书写大孝至亲的最真诗行;行健不息,她带着梦想求知,唱响自立自强的最美乐章;心存感恩,她是博爱的承载者、传递者,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上,评委给她的颁奖词。杨会芳说,这段话一直激励着她以奋斗之姿,不负青春韶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8日   第 11 版)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