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评论

用科学理论指导青年的实践路径

2023年05月12日 15:19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黄振宣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需要更多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及真才实学的青年人。因此,做好新时代青年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高校通过思政理论教学,能够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大学生朝气蓬勃、喜欢创新,对世界充满好奇,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了解青年人的特点,与青年人交朋友,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高校的理论教学充分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

青年群体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在思政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回答并解决青年人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的理论更能引起青年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校的理论教学工作要从青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出发,青年的需求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在哪里,要结合当下青年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优化高校的思政理论教学。

在思政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不能单一化、脱离实际,易引起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懈怠,要解决青年人学习理论不够主动、不够系统深入等问题。理论学习仅靠思想政治课的日常教学或阶段性的理论宣讲报告等传统形式,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无法使教学内容很好地入脑入心。高校的思政理论教学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制。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递进性。要让青年对理论“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主体上,加强不同领域理论宣讲教育力量的协同配合,不能各自为营、各自为战。在教学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遵循理论教学分众化、差异化等特点,也要注重跟踪式、全过程的精细化教育辅导。

在教学载体上,既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不断拓展、延伸理论教学的空间场域,把理论课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对青年大学生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在课堂外,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此外,高校要不断改革、创新思政理论教学的体制机制,及时把经过实践检验、成效突出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用政策制度予以确立和广泛推广应用。

加强理论学习的实践性

要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自主、自觉地学习理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批判精神,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俗话说,实践之树长青。不能将理论束之高阁,只有将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教师要运用社会生活中的鲜活案例、翔实数据,向青年大学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让青年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高校要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深入基层,零距离地融入社会生活,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领悟、践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加强理论学习的时代性

如何用理论武装青年人的思想,这是一个时代课题。高校应立足时代特点创新思政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一些优秀的理论家在与青年人打交道的时候,往往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透彻的说理让青年人信服。理论的宣讲教育平实、朴实,更能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推出的《领航》《我们的新时代》等电视片和《新征程面对面》等理论书籍之所以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在于这些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高校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采取符合青年特点的教学方式,改变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对所学理论喜欢听愿意听,并听得懂、听得进。另一方面,高校的理论教学要在占领互联网阵地上下功夫。理论的生命力,取决于理论的科学性如何,也取决于理论宣传及应用的广度如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教育,除了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外,网络平台也成为党的二十大宣讲教育的重要场域。不同形式的媒体开展大规模、多矩阵的专题宣传,对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透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网络平台推出了大学生学习并深入基层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媒体作品,如短视频、微电影等,这些作品获得了青年大学生的纷纷点赞和留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教育系列新媒体作品推广应用的成功实践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必须占领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创建更多为青年大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资源,让理论借助互联网平台影响更多的青年。

[作者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21B042)的成果]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