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闻>原创

感恩母爱 传承家风|妈妈给我的包袱皮儿

2023年05月13日 09:29  |  作者:杨建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母亲在家教、家风和家庭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是否具有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在很大程度上系之于母亲的修为、智慧和品格。

母亲节到来之际,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与人民政协网联合推出“感恩母爱 传承家风”主题策划,邀请各位委员撰文,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具体小事讲述母亲对自己成长带来的影响和母亲影响下的家风。具体而言就是母亲对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做人品格、家庭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在各方面卓有建树,相信他们的回忆能够再次提醒今天的家长们,时代变迁中,有一些恒久的东西能够成为孩子一生的重要支撑,也因此会被孩子主动传承,值得今天的为人父母者坚持和弘扬。

640

母亲的生日是农历三月二十六,每年总与“母亲节”相差不几天。母亲节快到了,我想给母亲写一点文字,尽管母亲已经去世三年,尽管母亲不识字,但儿子的心声她会感觉到的。

我的妈妈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爸爸在外教书,常年很少回家。曾祖母、爷爷、奶奶、我们弟兄仨,全家八口人,七个在农村,上有三个老人,下有三个孩子,全靠妈妈里里外外张罗。那时国家普遍经济困难,我们能吃饱穿暖,已是非常不容易。从我记事起,总看见妈妈一起床就风风火火到生产队地里干活挣工分,一回家就慌慌张张做饭干家务。常常深夜醒来,妈妈还在油灯下纺棉花、织布、缝衣服。

在外人眼里,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日子愁死人。但妈妈却不卑不亢,淡定地打理一切。我们家的日子反而不显山不露水。

妈妈在家族里排行是长房长妻,本家族的七七八八还靠她出面张罗照应。且不说婚丧嫁娶的前三后四,如何劳心费神,仅家族里几位老人逝世时的穿老衣、剃光头,都是妈妈亲力亲为,就足见妈妈的胆识过人。

妈妈皮肤过敏受不得冷风,一遇冷风就会满身出凉疙瘩,奇痒难耐。但为了生计,她忍着病痛在大冬天也照常上工干活。有时冬天从田地里回来,她的凉疙瘩出得脸都肿了,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我们害怕又心痛得直哭。可是妈妈从不因此而休息。

妈妈自己有过敏疾病,就特别害怕我们受凉。冬天睡觉前,她都自己先躺到被窝里,暖热了被窝后,再给我们脱衣服进被窝。早上起床,也是先把衣服塞在被窝里暖热,再往我们身上穿。

“文化大革命”时,爸爸因为当了个中学校长,就成为走资派。遭学生揪斗,无法忍受,爸爸就逃到深山去躲避。红卫兵小将气势汹汹地来家里要人。我们看见来人屁股上吊着长刀匕首,吓得不敢回家。但妈妈却面无惧色地该干什么干什么,压根不搭理那帮革命小将。该下地干活时,妈妈严肃地告诉那帮小将,好好替我看住门户,东西丢了我找你们算账。说罢,门也不锁,就下地走了。一帮小将只好悻悻而去。

1978年,我参加高考,到大城市读书。母亲找人用家里的桐木板钉了一个木箱子,倾其所有给我准备了一大箱子的生活用品。

临行前,母亲特意交代我:“箱子里放有用家里粗布做的衬衣,还有一张土布做的包袱皮儿,别嫌这个土气,你穿着它、用着它,就不会忘本。能考上大学是你的福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但要和别人比学习。”

入学后,同学们天南海北聚到一起,意气风发、学习热情爆棚,夜自习的教室,座无虚席,还常常有同学通宵学习。

我常在学校教室熄灯后,跑到路灯下继续看书。路灯下有个水泥台,我就拿着那个包袱皮儿铺在屁股下,正好当垫子。从城市来的同学不识包袱为何物,总喜欢好奇地拿过来端详半天。

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到一家废品收购站的旧书堆里淘书,我拿着那个包袱皮儿,同学们淘来的书,一包袱全兜下了。这一下,同学们见识了包袱皮儿的威力和实用。再去淘书时,就再三交代我:“别忘了带那个玩意儿。”

放假走时,我找几本书刊和随身衣服,包一个小包袱,利利索索离开。假期结束时,我包一个大大的包袱,带来家乡的土特产和新换季的衣物。

包袱皮儿,一块方布,装东西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方可圆、可硬可软,真是百变魔袋。几千人的学校里,背着包袱皮儿的学生,我算是独此一家。

当初,也有不少同学讥笑我的包袱皮儿“土”,但慢慢地大家对它刮目相看,记住了它,喜欢上了它。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还是用妈妈给我的那个包袱皮儿包裹着行囊去上班,我背着包袱走来走去,也有不少疑惑的目光,但我很坦然,甚至还有点惬意。

我慢慢混出个模样后,有了旅行包、旅行箱,用包袱皮儿少了,妈妈总是说,做人要知足,要正派,要感恩。有时拉家常,她会叨叨,谁在咱家困难时帮过咱,你可要记住报答人家;谁家困难,你有条件还是帮帮他。

我要到北京工作时,家里人都不理解,劝我说:少年离家老大回,别人都是年龄大了从外地往本地调动,你怎么反着来,年轻时在家门口工作,老了反而去远处了?只有妈妈坚决支持,她说:“我知道你心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离家远了好干工作,没有三亲六故去找你、缠你,才好秉公办事。”

临行时,母亲为我整理行李,又特意把那个包袱皮儿包裹一些家乡特产,装在车上。

到北京后有了各种旅行包、双肩包、公文包,那个包袱皮儿用得越来越少,偶尔看见它,总忍不住拿起凝视一番。搬过几次家,也常记得用它包裹杂物,很好用。

如今,我寻找那个包袱皮儿,已经不知藏在哪里了。

但那个凝聚着母亲谆谆教诲的包袱皮儿,那个在我艰苦求学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包袱皮儿,已刻在我的记忆里,有时梦中旅行还会背着它云游四方。(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副主任)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