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我们需要“三位一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3年05月23日 14:39  |  作者:李民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金融业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外部性和关联性,金融领域的个别风险,可能通过溢出效应、传染效应和自我实现机制等,引发系统性、全局性的风险,给实体经济造成冲击。3月开始,以硅谷银行、瑞士信贷为代表的部分美国中小商业银行与欧洲大型商业银行相继暴发危机,尽管在监管部门及时救助下暂时平息,但在欧美央行激进加息导致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其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逐渐暴露,流动性风险及信任危机仍不容忽视。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发

硅谷银行风险暴露,内部原因是资产负债配置问题以及客户结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上的不当,外部原因在于宏观政策、利率和监管环境剧烈变动。

一是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到剧烈紧缩的大反转,对银行业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冲击。2020年3月,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大幅降息100个基点;本轮为抑制通胀,美联储又快速加息,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1年时间加息475个基点,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与机构债出现巨额账面损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估算,将2022年末美国商业银行全部固定利率资产按照市值计量,未实现损益达到2万亿美元,占总资产比例10%、占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规模约96%。

二是监管放松以及监管漏洞是导致硅谷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2018年美国放松监管要求,将银行分为五档,硅谷银行当时处于第四档,无须设置逆周期资本缓冲,两年一次自行开展资本压力测试,监管对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也没有要求。本轮加息周期中,审慎监管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又出现问题,对于加息对银行业资产、负债可能形成的冲击以及阻断方案缺乏研究,监管规则未及时作出调整。

三是硅谷银行自身资产负债久期严重错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当,是发生危机的直接原因。首先是硅谷银行以服务科技企业为特色,储户多为科创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行业集中度高,存款结构失衡,加剧经营的脆弱性。量化宽松期,高收益资产缺乏,科技初创企业大量存款流入银行,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硅谷银行存款由760亿美元上升到超过1900亿美元,增幅接近两倍。加息期,PE/VC市场流动性盛宴结束,科创企业持续抽走存款,2022年硅谷银行存款下降160亿美元,占存款总额10%。其次是金融投资占比过高。2022年末硅谷银行证券投资占57%,信贷资产只占35%。加息后,其证券投资未实现损失177亿美元,超过资本权益(163亿美元)。最后是内部控制不当,管理层优先发放员工奖金、在股价暴跌前抢先套现,引发市场恐慌。

四是负面舆情、恐慌情绪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剧了风险蔓延。负面舆情和恐慌引发存款挤兑,导致银行被迫出售资产,“浮亏”成为“实亏”,手机银行App等使金融交易便捷度大幅提升,危机瞬间发生。3月8日硅谷银行发布筹资计划,并预告证券投资处置重大损失,储户一天提款420亿美元,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银行挤兑事件。

当前美国金融政策明显收紧,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中小银行存款流出压力增加。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目前有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存在类似风险。即使下半年美联储停止加息,预计在通货膨胀明显回落之前,联邦基金利率仍将在5%左右保持较长时间,可能继续引发金融风险。

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有限

我国经济开局良好、监管政策适宜、银行总体经营稳健,对欧美银行敞口不大,本次事件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预计有限。

一是货币政策始终坚持松紧适度。总量方面,保持基本稳定,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速都在10%左右,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利率方面,保持相对审慎和留有余地,从2020年疫情暴发至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仅下调40个基点,市场利率稳中有降。汇率方面,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去五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均值约4%,总体稳定。今年我国经济开局良好,通胀或通缩压力不大,利率环境平稳,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二是整体金融风险呈收敛态势。我国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90%以上,总体经营稳健。首先,大型银行评级保持优良。20多家主要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70%,压舱石作用突出。其次,少数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解风险取得明显进展。已化解包商、恒丰、锦州、辽宁城商行等机构风险,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从600多家下降到300多家。再次,成功化解“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海航等集团风险,阻断风险传染。最后,压缩“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

三是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2017年金融去杠杆以来,银行发展从重规模转向总量稳、结构优的新发展阶段。表现在:资产端相对稳健、负债端基础夯实,各项监管指标向好。

四是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与美国放松金融监管相反,我国从2013年起,先后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资产风险分类办法、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等监管制度,金融监管与时俱进。同时,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功能。目前全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已加入存款保险,存款保险能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三位一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借短投长)是商业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当前我国处在低通胀经济环境中,利率水平相对较低,银行面临资产荒,利率风险等仍然需要重点防范。

一是保持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在新旧动能切换期,先进产业集聚在哪、产业发展赛道在哪,银行前进的方向、展业的抓手就应该在哪。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设定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建立与业务模式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根据银行自身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偏好等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同时用好压力测试工具,做好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预案。要加强负债端管理。负债管理永不过时,尤其是作为压舱石的存款。

二是保持稳健的宏观政策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宏观政策稳健有利于稳定经营主体的预期,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与风险结构。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不急转弯也不过度刺激。货币政策要平衡好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避免政策利率过大、过快、过陡的反向变动;加强预期管理,提高政策透明度、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三是完善监管体系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首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防范风险跨市场、跨部门传染。其次,提高微观审慎监管有效性。加强对银行发展模式的监测和引导,促使银行业务规模和增长方式与其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强化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监管,提高对未保险存款的备付金要求,以及对批发型融资稳定性的审慎要求。再次,建立极速且强力的危机处置机制。给予中央银行及监管部门充分的危机应对权限,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处置机制,将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打造为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后备资金池,风险处置中的损失分摊要在公共资金和市场之间取得最优平衡。最后,加强对中小银行的金融监管。中小银行资产的区域和行业集中度高,负债高度依赖金融市场,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化解机制。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夏银行董事长)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3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