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温暖山区留守儿童的“阳光”

——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政协委员、阳光小学校长王联荣

2023年05月26日 17: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山区校园,你是那只不倦的蚕,用坚守让父老乡亲少了牵挂,用爱意让留守儿童有了另一个家,点点烛光,照亮山区教育的希望……”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第三届十佳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对助人为乐模范王联荣给予如此点评。

曾获得TCL希望工程烛光奖、湖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恩施州道德模范、恩施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的王联荣,凭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13个春秋冬夏,把一所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于一体的农村民办学校办得风生水起,让山区留守儿童沐浴温暖的“阳光”。

1

初心铸就“求知学园”

今年5月中旬,王联荣作为优秀政协委员代表,参加了巴东县政协红色专题培训。在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文物展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领悟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王联荣内心深处深深植根。

王联荣的家乡东瀼口镇二淌垭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在二淌垭与反动团防发生激烈战斗,不幸中弹牺牲。王联荣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23岁那年就加入了党组织。

曾经有着4年代课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有着当8年村支书把村小学办得风生水起的成就斩获,更有着7年民办学校行政管理的经验积淀,人生“高光时刻”,王联荣毅然转身,投入农村民办教育事业。

在山区农村,数以万计的父母外出务工,子女大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祖辈对儿童的这种隔代家庭教育,王联荣定义为“隔代惯”,他直指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独立能力、身心健康、情感归属、社会交往方面的诸多弊端。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让山区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留守儿童一个也不能少。

抱着这份初衷,王联荣的办学梦想一个个成为现实:2010年8月,江北乡亲幼儿园开园;2011年9月,东瀼口阳光小学开学;2019年9月,阳光小学特教部成立。

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彭佳琪,是江北乡亲幼儿园开园接收的第一批幼儿,曾经在这里度过9年学习时光。常年在北京务工的家长,时常与王联荣短信互动,感谢阳光小学给儿子打下的学习基础。

品德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素质决定未来。

身为校党支部书记的王联荣,始终坚持用革命传统立校、用红色文化育人。党员教师在二淌垭战斗遗址重温入党誓词,校园晨读张海迪、福克斯自立自强的励志名言,主题班会队会讲述王二小、黄大鹏的英雄事迹,阳光小学的德育主题教育成为师生的必修课,立足岗位奉献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红色种子在学生心底萌芽。

恒心成就“成长乐园”

不久前,一位农村的亲戚提出借钱的想法,看到王联荣微信钱包仅有5.21元,他只得作罢。

彼时,王联荣用妻子开洗衣店的积蓄,加上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如今学校总资产逾千万元。

囊中羞涩,王联荣已经习以为常。一双皮鞋穿了七八个年头,一件皮衣破了好几处还舍不得丢弃,因为家访才买了辆一万多元的二手桑塔纳。

王联荣算了一笔账,学校总共负债550万元,每年需支付利息50多万元。妻子时常长吁短叹“这个日子何时才有尽头”,儿子支教一个学期甩下“你完全是在搞慈善”这句话外出创业……面对办学的艰难和家人的不解,年过半百的他“蓝瘦香菇”,选择默默承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国家就民办教育专门立法,加之支持学前教育的政策利好,王联荣笃信,山区留守儿童享受公平均衡的教育,是我一辈子的追求,只要一直拼,相信一定成。

学校初创期,王联荣就致力探究公平教育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策略,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生活的家园“三园”模式获教科专家点赞,“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配合、社会联动”的研究成果在全省推广。

阳光小学是一所平民化学校,每学年幼教、特教收费低于其他私立学校两三千元,13年累计减免困境家庭学生生活费、学杂费30多万元,教师工资总是按时发放。

胡春兰,是阳光小学首批招聘入职的一名教师。12年期间,她见证其他老师考上事业编制,家人曾希望她跳槽到公办园,胡春兰选择坚守,如今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还担任校党支部组织委员。

由党员教师领衔的服务育人岗、德育教师岗、心理辅导岗、家校联系岗,这支与王联荣不离不弃、相伴前行的教职团队,共同凝练出“天天有进步、人人有发展”的阳光教育内核。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在每年秋季学期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这首节奏感强的励志歌曲《不放弃》,正是阳光小学200多名师生的真情表达。

2

爱心造就“生活家园”

巴东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到2018年底,全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适龄儿童182名。王联荣敏锐地观察到,国家持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县内的1所特殊教育学校容量有限,于是,阳光小学可以容纳200名残疾儿童的特教部应运而生,成为恩施州内第一家农村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为让残疾儿童在这里有尊严成长、有品质生活、有效果康复,学校建成了心理行为干预、感统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语言个体训练室,配备专业康复师和护理员,邀请省内知名康复专家到校讲学。

爱是教育的鲜明底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孩子在园在校的24小时,衣食住行乐、吃喝拉撒睡,都是教师研究的课程。王联荣是老师,也是家长。他把“家”安在学校办公楼,每天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下午目送校车安全驶离、晚上催促学生按时就寝。“假如我是这个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王联荣时常向自己发出这样的心灵拷问,也引导他的团队爱生若子、视如己出。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融合模式,铸就这个留守儿童的生活学园。13年来,累计有1127名儿童得到家庭般的照顾,56名残疾儿童通过干预训练改写人生轨迹。

爱在阳光下,感恩润心田。妇女节学生对女教师道一声“我爱你”、母亲节孩子给妈妈说一句心里话、教师节学生祝福“老师快乐”……今年母亲节那天,智力发育迟缓的涛涛,用27张作业本纸叠成一朵花,代表班上27个同学,送给最讨喜的许俊玲老师。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份爱,不仅源于学校,还来自社会。

杭州市下城区政府斥资300万元建成恩施州首家农村留守儿童公寓、巴东县政府以奖代补50万元学校采购残障儿童康复设施、残联系统支持巴东阳光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建设、社会爱心人士资助13名困境学生、“合力关注巴东特教事业发展”列入政协提案……

以身许党、以身许“家”,王联荣用心智办起来的阳光学校,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靓丽风景。(田苗 谭明福)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