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盛放 那些永不凋谢的精彩

2023年06月25日 14:50  |  作者:董晓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运城博物馆、5月18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在古丝路东方起点西安,召开了盛大的中国-中亚峰会。这一天,还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么多重量级的喜事接踵而来,令我万分激动,振奋不已!

作为一名文物考古研究工作者的子女,我深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而骄傲。我仿佛看到那些洋溢着中华民族精彩篇章的文明根脉,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着伟大的光芒。

我的父亲董长君先生,是一名文物考古和唐代文化研究专家,是国家文物局“文物博物馆工作三十年”荣誉获得者。父亲的成就,来源于他的勤奋钻研和一线考古发掘现场实践。他参与主持了法门寺、大明宫、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等大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父亲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他的著作,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盛世唐朝国家强盛和文化繁荣的历史画卷,还对当前经济强盛后的国家发展和精神追求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976年,父亲被调到西安大明宫遗址考古所工作,我们家也随之搬到了位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的家属院。那时的大明宫考古所,位于西安最北端、极其荒凉的龙首原上。父亲办公地点就在麟德殿的遗址旁。虽然环境荒凉破败,但在那里,有父亲给外国元首讲解大明宫历史的身影;父亲冒着酷暑、拿着皮尺,一步一步丈量麟德殿夯土层的步履;有父亲苦口婆心劝说群众不要往遗址乱倒垃圾的无奈。那时,我虽年幼,但这一幕幕的情形都刻在脑海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伟大的唐朝是由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员发掘、保护和传承。父亲在大明宫考古所工作期间,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全面翔实的研究、考察和保护,提出了许多首创性观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考古成果展现了中华文化灿烂成就,彰显了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现在想来,正是像父亲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专家,用坚韧不拔、治学严谨的精神,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基因传播和颂扬!他们是续写大明宫精彩篇章的领航人,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人!

我的童年和少年岁月是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度过的,从那时起,大明宫就开启了我如梦如诗的精彩岁月和人生梦想。那时的含元殿遗址,就是几个孤零零的大土包和遗留下来的纵横阡陌的战壕,还有荒无人烟的丛生杂草。但在那里,我度过了异常美丽的似水年华!因为在我的眼中,含元殿就是一段段父亲讲给我们的唐代故事、是自儿时起就立下的志向和梦想。至今,我仍然记得,在含元殿遗址上,有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墩子,那个年代,由于孩子们玩乐工具非常有限,就常常把它当作溜溜板,在上面溜来溜去,童年的欢乐留在了那个不言不语石墩上。我曾好奇地问过父亲:这块大石头是干什么用的?父亲说:那是唐代含元殿的脊柱底座,是用来支撑宫殿的。父亲说,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群! 在这里,唐代皇帝们曾接见过万国来朝的外国公使、举办盛大的国宴。在父亲的描述中,我一遍遍想象着当年恢宏壮丽的大明宫以及鼎盛无比的中国唐朝!从那时起,大明宫辉煌的影响力就陪伴我们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风华绝代、国富民强!什么是大国梦想,精神品质!正是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跨过一道又一道障碍,征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百转千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父亲喜爱中国的唐朝,风华绝代,人才辈出!他常给我们讲解瑰丽多姿的唐诗、唐代歌舞的起源、不畏艰辛西天取经的唐僧故事;教导我们练习流传千古的柳骨风华等书法。虽然,那时家贫如洗,但家中富藏了整架整架的唐诗宋词、汉赋华章!这些镌刻着中华民族基因的盛唐精神和风华绝代的艺术造诣,在父亲超越时代的、传奇般的培养中,锻造了我们豁达明理、放眼世界和追求卓越的志向!我是如此幸运,在曾经闻名世界的唐朝宫殿遗址里度过美好而又博学的童年!想着父亲给我讲述的那些唐代的历史和故事,在潸然泪下的同时,却又如此向往拼搏奋斗、追求卓越的境界!这些美丽的画面,常常随风潜入我的梦中,又常常随风飘向无垠的旷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是,我翻阅那些经典华章,思考盛唐何以辉煌? 它不仅源于凝聚民族精神的智慧,更是源于融通世界的博大方略。因为融通了世界、汇聚了人才,带来了大唐的繁荣与强盛!追求卓越、创造辉煌已成为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

后来,考上政府奖学金去国外学习,父亲多次叮嘱我:千万不要去打工,国家送你去学习,一定要珍惜,你一定要像海绵一样,吸取最多的知识,报效祖国,那才是最大的财富和成功。我记住了父亲的话,几乎每个晚上,我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度过的,从不虚度光阴!学成归国后,经历多岗位历练,无论是在国际谈判、海外投资和国际交往中,我心里想的是,我是大唐的女儿、是国之脊梁,要努力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如今,无论我走过多少艰辛的路,翻过多少崇山峻岭,我心里怀念的永远是这片生我养我的大唐土地,我是大唐的女儿,大明宫是我的故乡,那些永远磨灭不了的记忆,将永远伴随我们,努力拼搏,去实现国家强盛的更大梦想!

那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对父亲力作的翻译,出版了《凝望长安:唐代的文化艺术》(英文版)。我以为,这是对考古人精神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推动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和颂扬!

那月,在西安博物院举办了《董长君先生和灿烂的盛唐文化》,不断传承父亲毕生为之奉献、研究的唐代文学、诗歌、绘画、雕塑等,激扬中华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建设!

那日,我们抬着父亲的塑像,特意去观看了一场他最喜爱的《霓裳羽衣舞》,泪流满面,天上人间两茫茫……

如今,身处京城,我依然会无数次地凝望长安,依稀看到拂去历史尘埃的至美境界,看到美丽的大唐梦想,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委董晓莉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