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两面“真子飞霜”镜的故事

2023年07月13日 10:4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唐“真子飞霜”镜

唐“真子飞霜”镜

李笙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3日   第 12 版)

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上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铜镜工艺亦得到极大发展,无论是样式、题材、风格,还是铸镜技术,都趋向于成熟。

在传统的圆形、方形镜外,产生了菱形镜、葵形镜等新的形制,种类上更是推陈出新,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花鸟镜、对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丰富多彩,其中人物故事镜题材十分广泛,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逸闻及社会生活等许多内容,“真子飞霜”镜即是唐代社会流行的人物故事镜类之一。

唐“真子飞霜”镜,直径23.5厘米,厚0.5厘米,武汉市洪山区石牌岭出土,收藏于武汉博物馆。镜为青铜质地,素缘。形制为八出葵花形,龟形钮,荷叶形钮座。此镜背上纹饰清晰,构图饱满,主题鲜明,景物围绕镜座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繁缛而不杂乱。镜下方为荷塘假山,水波清冽,涟漪荡漾,一枝荷叶从水中蜿蜒而起,硕大的荷叶巧妙地成为钮座的装饰,一只乌龟头上尾下,中有穿孔,为镜钮。镜上方方形田字格内有阳文楷书“真子飞霜”四字,自右至左分两行排列,字迹端正遒劲,富于立体感。钮文之上绘云山日出纹,线条细腻,云雾袅绕。镜右侧是几竿翠竹形成稀疏竹林,一高士坐于竹林之前,高士峨冠博带,器宇轩昂,双手放于琴上,正心无旁骛地专心抚琴,仿佛已沉浸于音律带来的忘我之境。看到高士抚琴的专注神情,不禁令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戴叔伦描写官员脱去朝服、追求宁静生活的诗句:“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竹林之前,荷塘之畔,设有香案。古人鼓琴,必衣冠整肃,净手焚香,极其虔诚。铜镜左侧,两株梧桐之下,一只鸾凤正配合琴声舒展双翅翩翩起舞,长尾高跷,婀娜多姿,轻盈曼妙,动感十足,颇有几分南北朝诗人范泰笔下鸾鸟“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的意境之美。

“真子飞霜”是唐镜中多见的题材之一,对纹饰内容的解读莫衷一是,至今仍无定论。有人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面“真子飞霜”方镜上的铭文“侯谨之”,认为是取材于东汉文学家侯谨隐居山林以抚琴为乐的故事。侯谨(约公元190年前后在世),字子瑜,敦煌人,少时家贫,但勤奋好学,白天给别人当佣人,夜里点燃柴火读书。官府闻其名,屡次征召,都被他以病推辞。后隐居山中,专心学问,精心著述,著有《矫世论》《应宾难》《皇德论》等,被河西人称为“侯君”。相传侯谨善抚琴,后被不断神话,变成道家仙人。有人认为真子是鼓琴之人,飞霜是弹奏的歌曲名。清代钱玷在《浣录花拜石轩镜铭集》中说:“真子者鼓琴之人,飞霜当是操名,但遍检书传及琴谱诸书皆不可得。”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在《金石索》中说:“真子未详,或取修真炼道之意,如南真夫人及元真子之类。飞霜疑即元霜,裴航遇云翘夫人,与诗云元霜捣尽见云英。”朱江在《也来谈谈扬州出土的唐代铜镜》一文中说:“真子即真孝子的简称,飞霜当是古琴曲调十二操之一《履霜操》的别称,整个镜纹的内容则是尹伯奇(西周人,以恪守孝道著称)放逐于野的寓意。”也有人将真子飞霜与东晋戴逵鼓琴牵扯在一起,日本学者则多称之为“伯牙弹琴镜”。对于真子飞霜镜的真实寓意难以定论,清代诗人谢雪在长诗《真子飞霜镜歌》中发出了“此镜千年圆不缺,真子为谁疑未决”的感叹!

唐代“真子飞霜”镜有菱形和葵花形两种,这种镜的构图不完全相同,有的镜钮一侧竹林抚琴,一侧鸾凤起舞,荷叶钮座,龟钮穿系,钮上田字格内铭“真子飞霜”四字。有的抚琴、鸾凤、荷塘、荷叶等图案皆一样,不同的是钮上没有铭文,作祥云托月,飞鹤翱翔。

武汉博物馆另藏有一面唐“真子飞霜”镜,上有“真子飞霜”铭文,形制及其他图案也大致一样,不同的是外区一周另有铭文:“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铭文既赞叹了铜镜铸造之精美,又表达了爱情的真挚,以及对青春不老的美好期望。从铭文“凤凰双镜”来看,这种铜镜应该是成对铸制。“斋中金石雅堪韵,宝匣初开窥古镜。……真子一去不复返,造像依然镜里藏。”品赏真子飞霜铜镜,吟咏谢雪诗句,不禁令人感怀万千。

武汉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真子飞霜”镜均采用了高浮雕与浅浮雕结合的技法,做工精湛,主题突出,纹饰深浅相宜,布局严谨;人物、鸾凤自然生动,充满动感。镜体厚重,锡含量较高,显得色泽柔和,规整华贵,题材立意美好,美轮美奂,是唐代社会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体现了盛唐时期铸镜工艺的高超水平。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