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一代名医吴瑞甫故居

2023年07月13日 10:4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照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7月13日   第 12 版)

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后炉社区常青路66号,有一座古朴的闽南传统砖石木厝,这是一代名医吴瑞甫的故居。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祖辈七代均以行医闻名。

吴瑞甫自幼学习勤勉,14岁时奉祖父命学医,博览历代医书,精研思考,常有独特的见解。清光绪二十九年,31岁的吴瑞甫在福建省的乡试中金榜题名。但他放弃候补知县的资格,遵循“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儒家思想,走上从医之路。

在吴瑞甫看来,“仁心”是医家的最基本的要求,他先后在回春庐、退补斋、振德堂等医馆施诊,医术高明,享有盛誉。吴瑞甫的信条是:“病家有痛方求于吾,若自恃怠慢,何为医也!”求诊病人多时,即便日已过午,他也细心应对,丝毫不敢疏忽松懈;遇有病家要求出诊,即使夜半三更,他总是有求必应。吴瑞甫的学生回忆,吴瑞甫在张贴的《医例》中申明“家资清淡者不论”医资,遇到贫困人家,不但不收诊费,有时还帮助垫付药钱。

吴瑞甫早年参加同盟会,任同安青年自治会会长,以行医为掩护从事反清活动,秘密策动起义,响应革命军光复同安。吴瑞甫时任中央国医馆厦门支馆馆长,同时发起创办厦门国医专门学校,先办业余研究班,后又扩充为全日制本科班,大力培养中医人才。

1938年,吴瑞甫避居鼓浪屿,日军威逼其出任厦门市维持会会长,遭严词拒绝。并于翌年5月取道香港,避居新加坡,在新加坡同安会馆行医,因屡次治愈危症,名震南洋。至今,同安乡亲中仍流传着“单方一味挽沉”和“起死回生救危躯”等有关吴瑞甫医术的神奇传说。

中医古书典籍往往深奥难懂,吴瑞甫从14岁开始研读医书,至六七十岁时仍孜孜不倦,并凭借深厚的古文功底,结合家传医技及自身的实践对传统医书的观点和收录的处方进行评注。其主要著作有《校正圣济总录》《伤寒纲要》《中西医温热串解》《奇验喉症明辩》《诊断学》等近20种,其中的《校正圣济总录》200余卷,达200余万字之多,多部书籍多次再版,成为公认的近代中医领军人物和医学名家。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