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海淀区人大代表丁凤良:让教育从优质迈向卓越

2023年07月30日 13:29  |  来源:乐活中关村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丁凤良从事教育工作26年,从一线教师做起,先后担任过中关村第一小学科研副校长、执行校长、党支部书记,双榆树第一小学书记、校长,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书记、校长。

作为教师,他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专注课题研究,善于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规律;作为校长,他深谋远虑,视野开阔,善于根据学校特点确定发展思路,确立完整的办学理念,重视建设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协调校外各方力量支持学校办学。

WX20230730-132139@2x

2023年3月18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暨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启动仪式接受颁牌。(代表供图)

他曾经带领双榆树一小,完成从一所普通小学到海淀区新优质学校的华丽转身,如今他又来到海淀区民族小学,带领这所百年老校走向新的辉煌。

作为人大代表,他深入社区倾听群众的要求、建议、呼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奔走发声,最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体现出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觉悟和担当。

WX20230730-132344@2x

2022年1月11日下午,人大中关村街道工委组织新一届海淀区人大代表在东里南社区开展区人大代表“进家站见选民”活动。丁凤良与第八、九、十选区的9个社区选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深入扎根基层 解决民生问题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担负着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参与决定重大事项,协助政府推行工作等职责。丁凤良认为,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必须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才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首先是人民代表为人民,要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所在,进而通过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其次是人民代表要扎根基层,要从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和问题,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梳理,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应和解答。第三是立足本岗本专业领域,教育是民生问题,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自己要发挥自身从事教育工作时间长、对海淀区教育工作熟悉的特点,多为基层群众解答、解决子女的教育困惑和需求。”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丁凤良还认真积极参加代表履职活动,通过走访选民、接待来访、座谈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WX20230730-132705@2x

2022年9月,丁凤良与民族小学学生讨论问题。(代表供图)

2022年1月11日下午,人大中关村街道工委组织新一届海淀区人大代表在东里南社区开展区人大代表“进家站见选民”活动。丁凤良与第八、九、十选区的9个社区选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在一次接访中,丁凤良了解到所在选区某小区居民的地下排水管道有损坏,到雨季的时候会有返水现象,且有可能污染生活用水。他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约了另外几位人大代表现场了解情况,并把这一情况反馈到了街道。“目前我一直在关注后续推进落实情况,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丁凤良表示。

办学理念引领  双榆树第一小学华丽转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丁凤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双榆树一小从一所普通小学华丽转身,成为海淀区新优质学校。

“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于2016年正式启动,是海淀区教育综合改革三大项目之一,旨在建成一批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采用自愿申报,动态淘汰的方式,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最终留下来的就可以授予新优质学校的称号。

2015年刚刚调到双榆树一小任党委书记兼校长的丁凤良,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要自主申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不光是不掉队,甚至我们要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丁凤良开始重新梳理学校办学理念。他首先确定了十六字办学宗旨:“成就学生、家长满意、教师幸福、学校优质”。接下来,他还明确了学校的办学使命,定位在成就四个不一样——成就不一样的学生,成就不一样的教师,成就不一样的家长,成就不一样的学校。之后他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信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句话来自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意思是培育树木和育人的道理是相近的,要顺着学生的天性培养他的兴趣。

这种先进的办学理念,令一所原来只定位于社区居民小区中的学校有了更高站位和更远大的目标,为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整套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丁凤良开始在学校的各个层面进行改革。

课程建设方面,双榆树一小除了落实国家规定课程——语、数、英、音、体、美外,还原创和引进了不少特色课程。

经过丁凤良考证,双榆树地区名字的由来与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有关。清朝末年时,这里有他们家的宅邸,宅邸周围广植桑树和榆树,所以这个地方叫桑榆树,谐音成了双榆树。基于这个说法,丁凤良组织师资力量开发了语文校本课程——《纳兰词,桑榆情》,并经过海淀教科院的审核确认通过,开始在课堂教学当中使用。

数学方面,丁凤良引进了来自日本的奥尔高数字扑克,来自我国台湾省的超脑麦斯课程,寓教于乐,用更轻松的方式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延伸。

社团建设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很多高品质社团。目前,武术、足球、花样跳绳、音乐剧、京剧、美术创新思维、航空模型、少年创客等精品社团涵盖体育艺术科技三大领域,为学生发展提供选择。京剧社团还获得国戏杯和小梅花奖。丁凤良认为,后来学校之所以得到周围百姓的认可,新颖而高品质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社团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方面,丁凤良提出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性,让课堂成为学生能够自由呼吸,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地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每月一次聘请各学科市区级学科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共坚持了7年的时间。这样的方式不仅促使并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同时也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

在丁凤良的努力之下,短短七年时间,双榆树一小完成了华丽转身,首批当选海淀区新优质学校,首批通过北京市义务教育达标验收,学生人数不断上升,生源质量发生根本改变,学校京籍学生从20%上升到85%,师资力量也更加雄厚,区、市学科骨干教师由3名增加到28名。

作为校长,丁凤良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代表,也充分满足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扬帆再启航 百年老校换新颜

2022年7月,丁凤良再挑重担,调任至海淀区民族小学担任书记、校长。丁凤良表示:“人大代表就是要与本职本岗工作紧密结合,作为学校校长无论轮岗到哪所学校都要立足服务学生发展,立足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立足回应和满足当地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在新的学校,他组织班子成员和教师、学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确立“先传承继承再变革创新”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改革,从强化党组织领导、办学理念升级、管理架构调整、落实五育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家校社协育人机制等十一个方面深化办学实践,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不断规范日常管理,不断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干部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和增加学生课程社团门类等,让这所百年老校的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展现新的面貌。

海淀区民族小学1890年建校,到现在已经有133年历史。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校园内古香古色、绿树成荫。学校拥有两个校区,62个教学班,2600余名学生,学生人均活动面积高达23平米。

2014年六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亲自参加了一年级的入队仪式,并为一年级的少先队员代表亲自戴上红领巾,同时还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在你们脸上看到了希望,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正像誓言说的那样,要时刻准备着,将来要接班,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高呼:“有”。

丁凤良说,这段视频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从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中看到了他对接班人培养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走向座谈会场馆——北楼三层会议室的途中,饶有兴致的参加了少先队员义卖环节,花10元钱买了几件物品。当得知孩子们要用善款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购买学生用品时,习近平总书记请他们带上自己的问候。

在北楼三层会议室举办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国的少年儿童提出了16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讲话引起全国各地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反响,他们表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推动国家发展壮大,促进民族文明进步。

民族小学的学生来自全国19个不同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10%左右。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互融互通是学校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如学校规定,每周有一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穿不同民族的服装来上学,以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

2021年8月27日,党中央召开了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全国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重提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讲话中总书记借“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这一美好喻象形容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

民族小学风景优美,有一百多种植物,十八种果树,其中就有很多石榴树,于是,丁凤良围绕石榴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分学科和跨学科相结合,组织画石榴、诵石榴、研石榴、唱石榴等活动,学生对石榴的象征意义和内涵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丁凤良坦言,民族小学的工作对他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如果说他曾经令双榆树一小实现了从普通学校到优质学校的跨越,那么现在他需要让海淀区民族小学完成从优质学校到卓越学校的迈进。“学校将紧紧抓住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改革的契机,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课题从整体上构建和优化学校目标与价值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和办学资源与条件系统,进而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尤其要紧扣学校“一心三气五育七树九能”育人目标体系,在落实培育核心价值观、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树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情怀和理想与培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五项任务上深化创新与实践,进而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经过一年来的思考和实践,丁凤良已经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与定位。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