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闻>原创

用文化架起命运共同体之桥

——访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

2023年08月12日 10:5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记者 郭海瑾

舒勇与《丝路金桥》(2789009)-20230812104432

舒勇在自己的作品《丝路金桥》前

舒勇作品《CHINA 功夫》(2789759)-20230812104422

《CHINA功夫》

舒勇雕塑作品《生命之舟》(2789008)-20230812104436

《生命之舟》

《古歌砖》舒勇 作(2789004)-20230812104509

《古歌砖》

《丝路金桥》(2789016)-20230812104427

《丝路金桥》

编者按: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以此为创作语境的《丝路金桥》,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舒勇是亚洲唯一获得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的当代艺术家,当代中国精神是他近20多年来一直坚守创作的命题。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常常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使艺术作品焕发出时代生命力。本期文化强国系列邀请舒勇讲述他的艺术之旅。

为世界架起一座“丝路金桥”

2021年12月1日至今,在广州塔前,有一座特别的“金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成为人们驻足观赏的热门打卡点。

这是舒勇2013年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创作语境的大型雕塑——《丝路金桥》。它长28米,借用“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为创作原型,由2万块“长城砖”形状的琥珀砖砌成,通体金黄,流光溢彩。每块砖的内部熔铸丝绸制作的手工花,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座城市的国花或市花,寓意在联合国花园架设起“合作、共赢之桥”,呈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和美景象,以此表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谈起《丝路金桥》的创意,舒勇说,它源自“一带一路”倡议和他的作品《古歌砖》。

2013年,舒勇选择了1500个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热词,通过谷歌软件翻译成英文后,用毛笔书写,将这1500个词句分别嵌入琥珀砖中。舒勇把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命名为《古歌砖》,“古歌”与“谷歌”谐音,在参加有艺术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时,引起了关注。

谷歌可以翻译语言,却难以传达语境。“古歌砖”里的翻译大多较为生硬,比如《西游记》被译成“一个猴子的故事”。这种翻译很难达到准确的交流,而人类的许多问题正是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的——这就是舒勇的作品《古歌船》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

《古歌砖》的创意源于舒勇在瑞士举办的一次个展。当时当代艺术收藏家乌里·希克先生邀请舒勇参观他的古堡。舒勇非常认真地用中文介绍自己的作品,略懂中文的希克也面带微笑用简单的中文单词给予回应。但是,之后舒勇发现希克并没有真正听懂自己在表达什么。

这让舒勇明白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就是一道天然的“墙”,这堵“墙”使文化交流出现障碍。感知到这堵“墙”之后,舒勇认为我们需要建一座“桥”来打破沟通的障碍。舒勇说,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伟大的倡议,强调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理念,这给予他启迪,让他看到了一座世界和平发展之桥。《丝路金桥》的构想便由此而生。

《丝路金桥》的艺术内涵在于它象征人类的共赢之桥、协作之桥,代表着沟通和友善。因此,在创作时,舒勇选择了“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作为《丝路金桥》的外形,其目的就是将世界文化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来。将世界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怎么融?舒勇在“桥”里加入了世界各国和城市的国花或市花。“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民来说,国花是一个国家精神内涵的象征,也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情感。”舒勇说。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共情。一座金光灿灿,镶嵌着诸多国花、市花的桥梁,让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们都感受到一种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了很好的人文交流作用。花朵的材质使用的是中国的丝绸,丝绸色彩艳丽而持久,与“丝绸之路”和百花齐放的意蕴不谋而合。

但是这样一座象征着跨越鸿沟、连接未来的和平发展之“桥”,在2015年到米兰世博会参展时,却遇到了很难克服的问题,差点错过参展的机会。28米长的“金桥”体量太大,无法在展区找到合适的位置。舒勇颇感无奈。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展位,他在意大利待了整整3个月,直到世博会结束前一个月,才最终得以参展,并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的重要作品。

2016年国庆节期间,《丝路金桥》作为天安门及长安街沿线主题花坛景观布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矗立在东单路口,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件在长安街上展出的当代艺术作品。2017年,《丝路金桥》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亮相主会场国家会议中心。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再次亮相。

《丝路金桥》作品,舒勇试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诉说着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一次好机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舒勇提交了《关于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历史契机,向世界推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的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舒勇委员建议,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这个历史性契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语境,分类别、分批次、分阶段性认定一批与新时代、“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的文化符号。“中华文明的历史数千年,是一座丰富的文化符号宝库。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新时代重新认识它们,挖掘它们在当代的价值。”舒勇说。

创作与时代同频的艺术符号

看舒勇的作品,不仅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还有符号带来的观念与视觉冲击,让我们感受到符号的力量与意义。2008年,他创作的《生命之花》,以艺术的方式纪念汶川大地震。2009年,他创作的大型景观艺术《筑梦》,关注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同年,他为孤残儿童创作大型公益艺术《触摸荣誉》。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创作的《CHINA功夫》亮相“未来城市馆”展区,成为上海世博会非常受欢迎的展出作品。2021年,他又创作了大型山水画《人民江山》以及《丝路金桥》等作品。

2020年-2022年,为致敬抗疫英雄,他坚持“每日一画”艺术行动,也是典型的符号化创作观念。“每日一画”的创作,立于现实,主体是“人”,核心在“情感”,其中《众心成城》《总有一种力量坚如磐石》《有一座山叫钟南山》等代表作,像一面镜子真实反映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中磨练出以爱国主义为主要表现的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豁达开放、担当责任的宽广胸襟。

作品是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媒介。回顾自己的作品,舒勇说,好的作品必须要联系当下,与时代同步伐,和时代同频共振,具有时代精神,成为代表时代的符号。好的艺术家也必须要有文化使命、民族使命和国家使命。

作为一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艺术家,舒勇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打造当代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回顾创作路,他说自己越来越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重要性。多年来,舒勇持续不断地以艺术的方式,创造性打造“符号化”的艺术创作模式,围绕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发展主题,着力创造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符号。

舒勇说,要把艺术放置在民族、国家、世界的大语境中,用中国的艺术形式传达中国的价值观,用国际化的艺术语言传达中国的思想,用人类公共文化符号的方式来深刻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在向世界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载体和符号,并建立起国家文化符号的应用系统。”舒勇表示。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12日   第 05 版)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