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成色足

2023年09月19日 10:03  |  作者:蒋欣然 王冠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从破败的旧土房到搬进气派的小洋楼;从节衣缩食在外漂泊到不出村就能赚钞票;从晴天扬尘、雨天甩泥的老村路到绿水青山设施新的和美新村……连日来,记者在齐鲁大地采访时发现,无处不在的乡村变化,诉说着这里铿锵有力的振兴步伐。

5年来,山东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着力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弘扬文明之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

动力足——书记带头抓振兴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来西墙峪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刚任职那会儿,全村唯一板正的路就是进村那条主路,当时还不到3米宽,错车都困难。外村人对村里的评价是‘有女莫嫁西墙峪,光有大山没有地’。”谈及临沂市西墙峪村,王成成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我们这儿是典型的沂蒙山区传统村落,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有着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然而受困于独特的地形地貌,这里多年来闭塞贫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几年来,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优势,王成成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如今,通过“红绿结合”,这个传统山区村落迎来美丽蝶变,村民也尝到了增收的甜头,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

两个月前,《对话》栏目选择了西墙峪村——来自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的71位书记齐聚这里,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开探讨。“我们五级书记继续把乡村振兴这项工作做好,所以我们身上都有担子,都有责任。”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表示。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更足。近年来,山东省在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搭建制度框架、探索路径模式、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作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该省制定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细则,明确各级书记肩负的职责,同时重激励、严考核,让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有压力、更有动力,从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全面发展。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出台《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结合山东特色,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设计。

产业旺——链条完整特色强

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至清代成为全国牡丹栽培中心,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牡丹是山东菏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亦是其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菏泽市调研,具体了解菏泽发展牡丹产业、探索牡丹加工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

牡丹籽油、花蕊茶、软胶囊、牡丹味汽水、牙膏、面膜……在菏泽,牡丹花早已跳出单一观赏的用途而有了多种形态。

“牡丹籽中可提取植物油,牡丹粕可以做化妆品原料,花蕊加工成花蕊茶,花瓣可以提取精油和原液,根部既可以入药也可以提取丹皮酚做日化用品。”尧舜牡丹企业负责人介绍,作为菏泽牡丹产品深加工行业龙头企业,该公司已有140多种产品。

对于菏泽来说,牡丹不仅是“土特产”,更是有潜力的文化大产业。在巨野县的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36岁的村民桂怀芳身着一袭红色汉服,正在绘制工笔画作品《国色天香春满园》。这幅长约10米、宽约80厘米的画作,将为桂怀芳带来4000元的收入。桂怀芳说,在家门口从事工笔画工作,既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庭。

农忙时耕地、农闲时作画,依托“工笔牡丹画”这块金字招牌,巨野县1.1万余名画工笔牡丹画的农民画师用画笔绘出致富路。

近年来,菏泽市培育16家牡丹深加工企业,设立了20家科研机构,开发出260多种产品,从食品到保健品、化妆品,再到工笔画、鲁锦、雕刻、刺绣等文创艺术品,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的种植观赏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现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蝶变”。

菏泽牡丹产业“接二连三”,150公里外济宁邹城的特色菌菇种植加工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一瓶瓶培养皿在传输轨道上有序运输,金针菇在蓝光照射下茁壮成长,工人们忙着采收和装箱……走进位于邹城市大束镇的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益于工厂化栽培、智能化技术,这里日产金针菇160吨,年产值达2.8亿元。

近年来,大束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辖区内包括友泓生物在内的3家大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日产金针菇近400吨,年产值10多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周边12个村集体平均年收入达到88.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小蘑菇为全镇3000余名农户撑起了‘致富伞’。”大束镇党委书记孔令刚说。

日子甜——乡村和美腰包鼓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狭窄的胡同、潮湿的土地。”这是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程永锋对儿时居住环境的记忆。如今,程永锋用一曲《南展颂》展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兴生活富,土房换新楼。乡村振兴大路宽,前方好奔头。寒来暑往四十载,幸福握在手……”

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新型社区,覆盖沿黄河大坝11个房台村。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庙社区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对杨庙社区的老百姓来说,幸福家园既有“外在颜值”,也含“内在气质”。临近中午,杨庙社区老年餐厅逐渐热闹起来,餐厅负责人王祝娥又与往常一样,为四五十位来吃饭的老人准备午餐,“有政府兜底,低保、五保户等特困人员在咱们食堂一顿饭只需1元钱。”

75岁的胡玉德几乎每天到社区老年餐厅吃午饭:“我就喜欢每天来这里跟大伙儿说说话。每天能来就是幸福!”67岁的张永富笑呵呵地说:“自从老年餐厅开办以来,我每天都来这里吃午饭,有荤有素。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下棋,过得很愉快。卫生室就在附近,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的,医生很快就过来了。”

家门口的为民服务中心、幸福食堂、老年活动中心……一项项暖心服务都是杨庙聚焦融合共治,推行“一盘棋”矩阵管理的结果。近年来,杨庙社区打破村庄壁垒,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将社区划分6个服务网格,选聘党员中心户,推行联户服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配套“幸福产业”“幸福餐厅”“幸福乐园”“幸福满格智慧治理中心”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6支,做到政务需求“一门式办理”、生活服务“全链条”覆盖。

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文明诚信乡风也渐入人心。“传递信用正能量 筑梦美德院东头”“扬信用之帆 筑美德之舟”……走进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美德信用理念“抬头可见”、深入人心。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萤火虫水洞”所在地,四门洞村坚持“景区村中建,村在景区中”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日常,探索延伸“美德信用+”模式,切实用美德小积分夯实村庄文明发展之路。

近年来,山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文明行动,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500个、“美丽庭院”近300万户,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升级;全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