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思想

讲政治·提质量·促公平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

2023年10月11日 10:09  |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 洪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 洪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统筹部署,这足以看出,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发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总号令。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重建教育“新生态”、重构教育“新优质”、重塑教育“新均衡”,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我们认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特别是在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如下三个关键问题。

领会好“讲政治”这一主方向,重建教育“新生态”

教育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这就要求我们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传统育人观念下,人们更多的是从个体发展、升学导向、分数至上的角度对待孩子的学业,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更多的是一种“工具理性”的逻辑。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使得教育的价值性被遮蔽。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重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目标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讲政治”意味着我们要站在国家立场、人民立场、党的立场来看待教育的公平与质量问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政治保证。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把学校党组织建成教书育人的坚强堡垒和促进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要构建自上而下的党管全局的引力场。明确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等方面的领导职责。在此基础上,要完善学校章程统领下的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优化职能部门设置,以党政合力激发办学活力。二是要构建自下而上的党建驱动发展的动力群。本着“改革发展出题,党建引领破题”这一思路,要探索形成以党建破解改革难题的有效机制,即以基层党组织坚定的政治功能与确定性,破解、转化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与不确定性。以史家教育集团为例,我们成立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优化职能部门设置,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协调运行,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地、落实,同时更进一步确保集团内各学校协同、优质、均衡的发展态势。

把握好“提质量”这一主基调,重构教育“新优质”

教育是公平与质量的统一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在当前的教育综合改革中,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致力于建设一个反映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课程建设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全学科与大思政的关系。纵向上,打通学段与校际壁垒,引导高校、中学、小学共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课程研究基地。横向上,突破育人边界,融通党团队政治育人链条,实现思政课、德育工作、少先队活动、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是要处理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中,要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准确把握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定位,发挥其对国家课程的有益的补充作用,不能用校本课程或者地方课程替代国家课程,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

三是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后的关系。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学校有必要在课程建设中对课后服务进行规范管理。课后服务要避免缺乏目标导向的“另起炉灶”,而要进行课后服务的课程化研发,实现课后服务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促进“教育逻辑”与“服务逻辑”的有机统一。

四是要处理好成果固化与辐射推广的关系。学校要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图谱、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形成来自实践一线的优秀课程成果,并在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的交流与推广,扩大优质教育的辐射范围,画好优质教育的同心圆。

落实好“促公平”这一主脉络,重塑教育“新均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教育工作关乎个人成长,关乎民生福祉。因此,我们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一是以治理变革促教育公平。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大。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集团办学突破各成员校之间的组织边界,使政策、理念、资源、制度、标准等要素能够在集团内部实现一体化与一致性,从而让教育集团真正成为育人质量提升、发展动力增强的教育公平命运共同体。

二是以师资流动促教育公平。深化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要在人员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理念、资源、项目等各种教育要素的深度流动、充分融通,在轮岗交流中形成新的“增长点”,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通过政策导向、评价激励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教师参与改革的信念感、获得感、参与感与认同感,让教师从改革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主动变革者。通过实践我们看到教师在集团内各校交流轮岗过程中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等要高于行政区域内流动的教师。

三是以技术赋能促教育公平。当教育资源转为数字化资源后,就具有了极强的可复制性和易传播性。以数字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系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我们要不断探索构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未来校园建设,全方位推动“互联网+”形态下的教育变革,为教育的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动力。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