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接续作答“林改四问”

——解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2023年10月19日 10:02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出台的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第一个文件,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对于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唐芳林等多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我国有集体林地25.68亿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分布在2600多个县,涉及1亿多农户。集体林是提升碳汇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时,集体林提供了国内80%的木材,80%以上的经济林产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实践。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紧紧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在全国率先谋划实施了集体林改。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改就此在全国推开。经过多年的接续努力,集体林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围绕回答“山要怎么分”,集体林改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初步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围绕回答“树要怎么砍”,改革不断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和可持续经营。农民成为山林的主人,造林护林营林积极性不断提高。据统计,集体林森林蓄积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亿立方米,增幅近85%,有林地面积增加了近4亿亩。

围绕回答“钱从哪里来”,改革创新林权融资机制,盘活了森林资源,推动集体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建立了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全国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300多亿元,成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围绕回答“单家独户怎么办”,改革推动林权流转和林业规模经营。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集体林地产出每亩约300元,比林改前增长3倍多。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部分集体林业大县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林业。

“事实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场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林改得民心合民意,改出了满目青山,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唐芳林表示。

围绕“稳、活、融、试”系统部署

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目前林地碎片化、集体林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森林“四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中央出台《方案》的重要原因。

《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8项主要任务,以及组织领导、试点探索、队伍建设、监督考核等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稳、活、融、试”系统部署。

唐芳林解释说,“稳”是指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林农吃下长效“定心丸”;“活”体现在要放活林地经营权,引导林权流转,培育规模经营主体。畅通林权融资渠道,引入金融活水;“融”是指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相融相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效转化、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试”是指,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基层积极探索。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济德指出,这些新举措表明中央正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推进集体林改,推动林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为推进科学合理地采伐林木,《方案》给予林业经营者更多便利、更大自主权。如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由省里统一规定的限制,允许各县根据森林经营培育的目标,确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的参考范围,由林农等林业经营者自主确定采伐年龄;根据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确定采伐限额,采取备案制,实行采伐限额五年总控政策,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可以跨年度调节使用,不必一年一批准等。

推动《方案》落实落地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根据《方案》要求,下一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其纳入“林长制”工作范畴,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徐济德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研究建立客观反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范围。加强问责追责,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同时,除了支持福建、江西、重庆三省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外,国家林草局将指导福建三明、江西抚州、吉林通化、山西晋城、安徽宣城、四川成都、浙江衢州等7个试点市先行先试。同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纠偏。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19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