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3年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相关报道

张其成:弘扬杏林精神 践行“仁和精诚”

2023年11月21日 12:24 | 作者:张其成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德国魁茨汀中医院

杏林精神是中医药文化精神的标识,如何弘扬杏林精神?如何让中医药文化造福更多民众?笔者认为,可以从“三化”入手。

中医药本体化

中医是“文化为体、医学为用”。所谓“文化为体”,“体”就是本体,中医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日常所说的弘扬中医文化、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广义的概念。那么,狭义的中医文化是什么?就是中医药的精神文化。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笔者将它称作“心-手-脸”。所谓“心”就是中医的精神文化,也就是中医的思维是什么?中医药的价值理念是什么?所谓“手”就是行为文化、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分为两点,一是中医怎么看病以及遵守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二是普通老百姓如何运用中医药进行养生保健。所谓“脸”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医药物化的东西,包括传统的药品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2009年曾制定《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经过深度调研,第一次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仁、和、精、诚”。

“仁”是什么?“仁”是从人的角度说的。“仁者,人也”,医者仁心,仁就是爱,做一名医生对患者的爱不是一般的爱。我们知道,任何行业都要有爱,对岗位、对客户等,但是中医又不完全相同,中医是要至爱,这种“爱心”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正如孙思邈所说,做一个大医,“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患者如至亲,对待年纪大的患者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年纪小的患者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有着这样的至爱,才配从事中医药事业。“和”是从医道角度来说的,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和”。这个“和”如果拆解开来,可以是“中和”“保和”“太和”“和合”等。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即“天人合一”;讲究人与社会的“和”、人与人的“和”,即“人我合一”;讲究自我的“和”,即形神合一,“心身协同”。“精”是从医术角度说的,中医医疗技术要追求至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但中医不是一般的工匠,它不是在制造一个物,而是在治一个人,所以要追求精益求精,达到至精至妙。“诚”是从医德层面来说的,医德的“诚”是要表现出来的,必须具体地做出来,不是口头上说有“爱心”,“爱心”如果不从行为上表现出来,那就是虚假的。

中医药固然需要现代化,但是中医药“仁、和、精、诚”的主体意识不能丢,尤其是整体变易的“中和”思维不能丢,一旦丢了,那就不是中医了。

中医药生活化

这里的生活就是指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药的主体当然是治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除了治已病之外还有治未病,《黄帝内经》更注重治未病,尽量让你不得病,至少不得大病。《黄帝内经》讲了治未病六大方法,这些内容值得在百姓生活中弘扬。

生活化包括衣食住行,比如吃的东西有的是药食同源,可以把它们用于日常饮食,制作成食品,进而产业化。治已病的对象是患者,范围相对较小,而将中医药生活化,大众都可以接受中医药,从而将中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医药生活化,除了衣食住行,还要跟文旅资源开发相结合。文化是越挖越多,中医药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种杏林式的生活,一种高质量、高雅而又健康的生活。

中医药时尚化

中医药自然也是可以时尚的,不要一想到中医就是老旧刻板,一想到中药就是粗大黑,其实不是这样。

从历史上看,历代中医都是吸收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当代也应该这样做。比如说,有的中医药企业就研发了一种中药咖啡,还有的中药房配制了酸梅汤火了,年轻人就很喜欢,开始去中医馆调理身体。

同时,中医时尚化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比如制作短视频、音频、动漫等,当然重点是要创作出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精品进行传播、弘扬。这些也都是中医时尚化的体现。

(作者:张其成,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