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在大陆

“学生们的努力,让我格外只争朝夕”

——台湾金融博士苏志伟十年“登陆”任教记

2023年11月27日 16:2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头条-新(3366866)-20231127160931

苏志伟在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人民政协网11月25日电(记者 修菁)很温暖,是苏志伟给出十年任教大陆的岁月标签。很意外也很知足,则是对自己十年来职业发展“获得感”的概括。

“对于大多数台湾青年来说,选择到大陆发展,都会带有双重的心境。一方面,期许到一片新土地打开职业发展的新天地;另一方面,又会有点担心,毕竟是离开熟悉的乡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定会有挑战和未知性。”2013年,台湾青年金融博士苏志伟也带着同样的心境,受聘到中国海洋大学任教。

回想十年前初登大陆时的忐忑到今日的“获得感”,他感慨于“十年前怎么也不会想到移动支付在大陆如此普及,以及作为台胞,我们和大陆同胞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同等待遇,现在在大陆生活非常便捷。”

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大陆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让他的内心也越发升腾“作为中华儿女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很温暖,很意外,很知足

从台湾淡江大学金融系毕业,苏志伟选择教育行业深耕。他先后在台湾静宜大学和淡江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主要教授财务金融专业的相关课程。

他与大陆高校结缘,始于2009年。彼时作为岛内高校财经专业的新起之秀,他接连收到大陆知名高校学术交流的邀请,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大陆财务金融领域的学者专家,相互交流中他感受到大陆学术界的热情和友好,这些知名学府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实力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他融入大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

于是他选择到厦门大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研究工作结束,接过了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抛来的“橄榄枝”,成为在大陆打拼的一名台湾省籍高校青年教师。

“来到青岛,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山青海阔,气候宜居,关键山东人真的很好,热情真诚。面试那天,校领导不仅问了我专业能力方面的问题,还详细地向我介绍海大能带给我什么,职业发展空间方面的、生活方面的。”谈到为何把“登陆”首站选在青岛,他说。很温暖,是苏志伟对于十年任教大陆的岁月标签。

很意外也很知足,则是他对十年来在大陆职业发展“获得感”的概括。“在专业发展方面,我在大陆的教学和研究环境中,有更多的机会与优秀的同行交流,这对于提高我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此外,大陆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为我提供了参与重大项目和合作研究的机会,这些都有助于我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山东省惠普金融研究所创所所长……2018年又受聘进入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任教,今年5月,在学校的支持下,申请成立了青岛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成为创院院长……

十年,这位台湾青年金融博士专注于大陆地域经济、小微金融、农业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普惠于所工作和生活的这片土地,助推了山东省扩大金融服务的惠及面,他收获的则是职业空间的“很多顶意外的‘帽子’”。

“你有没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我发现来到这边,这种感觉特别强烈。”采访中,苏志伟和人民政协报记者分享自己“登陆”任教十年来的状态。

十年间,除了自己在2022年被列为全球前1%高被引科学家,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被列为应用经济学科的中国高被引学者,2022与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统计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并位居中国经济学领域第四位,苏志伟培养的学生近年来也学术硕果频传。他培养的硕博研究生在SSCI和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学校学业一等奖学金等,还有5人留在青岛大学任教。

“在大陆教书,带给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是我的学生、团队成员,更像是我的家人。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氛围特别好。”谈起这些,苏志伟面庞透出为师者的职业自豪感,“孩子们的勤奋努力,也激励着我不断向前,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做得更好,努力让青岛大学在应用经济学科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十年间,苏志伟与自己的“第二故乡”同频共振,见证了这里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也通过自己的学术力,赋能青岛乃至山东经济的发展。“我将和团队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青岛样本’,助推青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谈起自己的“大陆梦”,这位台湾博士的青春奋斗故事,透着热气蓬勃的温度。

成为“局内人”,其实也成就了自己

大陆高铁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出门无忧了?随着在大陆待久了,收到的岛内朋友问询大陆真实发展情况的问题也多起来。每每收到这样的问题,苏志伟给他们的建议是,“百闻不如一见。在台湾听到再多,也不如自己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获得自己的那份真实感受。”

心安即吾家。来到青岛十年,苏志伟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家乡台北一样熟悉的,带着海洋味道的空气,高高低低丘陵地貌的小路,现在我在青岛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住所,一定会一直待下去了。”

随着“登陆”十年来对大陆的深入“看见”,苏志伟越来越感受到两岸青年一代对话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家不断地交流和了解,才能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彼此的同与不同,进而携手做一些事情。”近年来,苏志伟积极致力于为两岸青年师生搭建桥梁,组织“两岸金融研讨会”“全球经济与管理会议”等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两岸金融专业的师生共聚青岛,以期达成在共同研究和对话中,共促两岸金融业的融合发展。

谈到如何帮助更多的台湾青年博士和高校青年教师有机会来到大陆,通过任教融入大陆,苏志伟以切身体会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力:

进一步加强两岸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大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广泛与台湾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这样台湾的青年博士和高校青年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与大陆同行交流,在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中,也可以获得更多大陆高校的招聘信息。

建议定期举办针对台湾青年博士和高校教师群体的交流培训和研讨会,通过参会,让这一群体有更多机会来到大陆,了解大陆的科研环境、学术氛围和职业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大陆高校和企业还可以面向台湾青年博士群体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在大陆积累工作经验,拓展人脉资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登陆”十年间,苏志伟不仅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事业,交到了很多大陆的好友,他的台湾朋友圈也在扩大。“没想到我在大陆,还交到了很多来自家乡台湾的好友,看到他们在大陆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很为他们开心。”今年8月,苏志伟参加了由全国台联组织的在大陆任教的台湾教师暑期联谊交流活动,会上他发现像他这样有同样“登陆”心路的老师很多。

“我们得益于大陆为台湾青年教师提供的广阔发展平台,大陆积极开放的包容态度为台湾教师提供了多种交流学习机会,开阔了自身的学术视野,也打开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此外大陆还会面向台湾教师同等待遇地提供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科项目在内的学术科研项目申请,并提供了丰富的科研经费,鼓励我们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助于我们成长的‘职业发展礼包’。”带着积极融入的心变为“局内人”,苏志伟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职业人生。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