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绿·声音

让生态富集地“颜值变价值”

2023年12月07日 09:21  |  作者:陈小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和政策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浙江为例,通过多年努力,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全国首个“两山”转化通道地方性法规、全国首个山区市级GEP地方标准、全国首创“两山合作社”改革等先后落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完善。

但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还存在生态资源零散分布难确权,集聚利用存在堵点;生态产品价值难核算,转化标准不够统一;生态资源产业化市场化难经营,增值开发有待提升;服务支撑难一体,系统协同有待增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

(一)强化资源高效整合“一张图”。一是推进“资源分类、项目分级”。利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开展资源调查,对重点资源梳理类别,项目开发区分等级,明确资源入库率、资源收储率、项目转化率、资源增值率、群众受益率、环境质量提升率等指标。对可供开发的闲置资源及低效开发项目,采取租赁、入股、托管、赎买等形式集中收储,将资源流转到各级生态资源转化平台,由经营公司对分散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形成集中连片优质的自然资源资产项目包。二是加快推进生态资源确权登记。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形成清晰的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管控清单。

(二)完善价值核算标准“一盘棋”。一是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国家标准。统筹各省之间GEP核算标准,统一国家—省—地方三级标准化核算框架,结合各地实际设定具体核算指标,审慎推进各地GEP核算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实现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可考、可比、可监督。二是搭建GEP核算转化和应用数字化平台。鼓励开展区域性试点,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环境感知物联网和基层治理网络构建生态监测体系,建立多维度核算模型,实现GEP“一键算”。推动核算结果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

(三)实行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一本账”。一是创新培育市场开发主体。探索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治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产业链,实行“一本账”分配,实现转化利益多方共享。二是拓宽生态产品增值渠道。培育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多、小、散”的生态农产品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提升生态产品溢价。

(四)深化支撑服务体系“一条龙”。一是优化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成立跨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调工作小组,完善常态化工作交流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服务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深入与生态资源转化平台合作,创新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绿色金融产品。三是强化智库支撑服务作用。发挥高校、院所等各类智库在生态资源转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在方案编制、价值核算评估、资源资产评估等方面研究,为生态资源资本化和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