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对孩子的健康都很重要

当务之急是面向全民加强健康教育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

2023年12月13日 09:53  |  作者:贺春兰 实习生 黄欣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厉彦虎发言(3478685)-20231213094052

厉彦虎,全国政协委员,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2019年12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0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学校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在促进、推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极有必要推进成人的健康教育。因为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对青少年的健康都很重要,而当前,整个社会的健康意识还很匮乏。

本期,我们走近全国政协委员、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积极推进者厉彦虎。

——编者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对孩子的健康都很重要,成人缺乏健康意识正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孩子身心。当务之急是面向全民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这其中,要做好顶层设计,给孩子们的户外运动留下更多空间和时间。

▶▶▶ 成人健康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正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经过十几年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索,厉彦虎通过非手术的方法治愈了女儿的脊柱侧弯。厉彦虎自述,作为一个父亲,曾经历了无数煎熬,今天看到女儿挺拔秀丽、仪态端庄、身心健康十分欣慰。而正是通过自己女儿严重脊柱侧弯的艰难康复历程,加上日常医疗工作中见证了无数受脊柱侧弯煎熬身心俱疲的青少年与父母,厉彦虎开始了为了更多青少年的健康不遗余力的推动历程。正是在厉彦虎委员等相关专家的不断努力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脊柱侧弯筛查纳入中小学生每学年体检内容,归入学生健康档案。

“有太多的话要说,当下很有必要抓好顶层设计,关注我国成人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普及。”谈到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现状,能感受到厉彦虎委员强烈的焦虑感、紧迫感、使命感。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帮助无数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让您找到了人生新使命——推进青少年健康教育?

厉彦虎:是啊,其实也不仅仅是青少年需要健康教育,我们成人也迫切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最近媒体在讨论课间十分钟问题。据说,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安全,怕孩子在课间活动中出现拥挤、磕碰等各种风险,于是导致学校畏手畏脚,一刀切不许孩子们出楼层甚至教室!殊不知这种因噎废食的思维模式,恰恰是对孩子身心最大的折磨!将对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带来最大的抑制与伤害!我国青少年高发的视力问题、肥胖问题、脊柱不平衡、心肺功能不足以及心理问题都与此相关。

在帮助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治疗中,我发现很多五官科疾患、运动障碍疾患、神经疾患以及内脏疾患也与脊柱力线的扭曲相关联,深刻认识到脊柱健康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而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全国每年新增的约30万病例中,超半数为青少年,女生发病率是男生的8-10倍。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全国在校学生脊柱异常概率已达约50%。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自2011年正式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生率从二十年前的1%-3%,达到现在的10%左右。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伏案时间长,姿态管理意识不强,对脊柱健康较为忽视。而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学校老师们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甚至到问题已经发生时,家长和老师还一无所知,直到严重了才送到医院动手术,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很多问题其实是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导致的,比如小时候家长抱孩子的时候只用单手抱,就会导致孩子骨盆变形或者单侧脊柱旋转。孩子刚能够坐起来,便给安放在车里坐着推着,而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频繁活动才能保持脊柱健康。有的孩子喜欢窝在软沙发上,家长不知道这其实对脊柱的伤害特别大,因此得不到纠正。还有身体趴在桌子上歪着脑袋写字、趴在桌上睡觉等不良习惯都会危害脊柱健康。这些问题都是百姓健康知识匮乏从而缺乏健康意识的表现。

而脊柱健康又会影响全身健康。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脊柱健康干预方案也为近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进行锻炼活动可以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脊柱肌肉疲劳,改善颈椎灵活性欠佳、动作模式异常、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我们利用青少年课间、睡前等时间,采取站姿和卧姿而设计的系列简便、易行的保健操,增强了脊柱功能、提高了颈椎的活动度,达到了有效改善眼部供血,预防近视、调节视力的目的。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确实,如您所说,世世代代,我们大多数的成人缺乏健康常识,从我们的仪态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而今,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到了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理念的时候啦。最近有报道说青少年抑郁现象形势严峻,对此您怎么看?

厉彦虎:非常焦虑!作为专业工作者和全国政协委员,我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毛泽东主席曾提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今天,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已经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但当前我们的一些孩子出现了“四化”现象:视力盲人化、体态老龄化、脊柱变形化、心态玻璃化。整体来看,脊柱、肥胖、心理、视力四个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在国家队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运动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也是最好的成功教育。根据我多年的观察,运动员在运动中不断磨砺自己,通过不断地进步,不仅身体特别健康,心理也特别健康,面对各种困难能够无所畏惧。

所以,增加孩子的活动时间是解决当前孩子们身心健康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缓解方法,尤其要在阳光下运动。有研究表明,孩子每天在阳光下进行活动两个小时,能大大改善视力问题。在阳光下,孩子能释放长期在室内身体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负能量,心理也会变得更阳光。我想我们要尽可能通过有氧运动、阳光运动来引导孩子身心健康。

一句话,运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健康教育必须重视运动素养的提升。明年“两会”,我将重点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我想提出拉长课间活动时间的提案,让学生能多到室外活动。

▶▶▶ 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协同行动

多年来,厉彦虎委员在各地奔波,不遗余力地持续推进“青少年脊梁工程”,推进和脊柱健康有关的科普教育,与各地方合作推广项目,指导地方开展脊柱健康教育工作。据厉委员介绍,国家体育总局也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每年都有专款支持。在山东日照、浙江杭州等试点城市也已经取得了显见的成效。厉彦虎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连续的科研攻关,目前形成了脊柱健康指导手册、脊柱健康公众号、脊柱与视力健康方案、姿态行为规范标准、课间90秒脊柱牵拉操、睡前脊柱平衡操、脊柱侧弯康复动作库、脊柱侧弯阶梯康复指导教程等系列成果,在全国各地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在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和发现?

厉彦虎:在我们的努力下,山东日照市政府把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日照市政协每个季度督导检查。通过日照市体育局、教委在中小学指导推动“健康小屋”项目,并与地方医院合作成立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体育、教育、医疗三融合的科学脊柱健康防控模式。把健康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脊柱健康公众号系列科普教育课程,组织各个学校各个班级之间进行健康知识竞赛、脊柱健康操大赛。并通过亲子科普活动,动员家长参与,形成了多方联动的脊柱健康管理模式,引导孩子获得健康意识。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健康问题任重道远,升学考试的压力解决不了,家长焦虑,学生不能减负,心理压力山大,科学锻炼就不能得到根本保障,我们也就难以保证孩子们能够得到活泼的发展。这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学生提升认知,从为国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的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要切实遵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从主动健康理念着手,加大科普教育力度,真正为国分忧,为民族健康担当。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基于当前现实,您认为落实青少年健康教育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厉彦虎:首先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我建议延长课间休息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时间进行课间活动。十分钟的课间,遇上拖堂或者上厕所,学生就没时间展开运动了,还容易产生拥挤、踩踏等问题。我认为至少在小学期间应该将课间休息改为半个小时,这是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上需要做到的。2024年“两会”,我将提出推动该提案。

第二是学校层面的教育责任。我认为,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学校要督促学生进行科学运动,比如在课间出教室进行牵拉运动。学校需要对孩子进行仪态管理,写字、阅读的姿势要端正,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师也要有健康意识、懂健康知识,比方每周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调换座位,不能让学生长期以一个角度对着黑板,否则会对学生视力、脊柱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是家庭层面的意识培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更需要重视健康教育。家长需要转变不健康的观念,提高健康意识,主动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让孩子学会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媒体要积极参与,弘扬正能量,社会要营造浓厚的重视身心健康的氛围。

▶▶▶ 健康科普教育需要专业人才

厉彦虎委员向我们科普了运动康复的意义:孩子的脊柱、近视等问题,经过健康教育提高意识、了解相关知识,科学的健身运动改善,很多状况可以完全康复。但是厉委员发现,很多医生没有意识到运动对疾病预防和身体康复的重要性,还处在有病治病,没病就“回去观察”的状态。即便意识到了也缺乏相关知识,难以给出专业的运动康复建议。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人才的限制。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健康中国的理念提出以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健康知识了,也有相关政策开始激励专业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健康中国已经启程,而且方向明确。

厉彦虎:是的,但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的健康教育资源有限,而有限的资源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充分地发挥作用。

我的健康我做主,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健康很重要,但想要健康首先要有健康的理念。可是现在的家长、老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很忙很累,不知道如何保证健康。我们的健康科普教育工作还有待更到位。健康科普教育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素养,尤其是运动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而我们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乏体育和医疗交叉的人才。这些人才很多是在一些大学的运动康复专业中培养,但是这些人才没有医疗资质,地位很尴尬,不能进行医学运动康复的临床治疗,难以在实践中发挥运动康复服务大众的作用,缺乏施展空间,也就少了很多专业经验积累和参与大众科普教育的机会。国家要加大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给予体医融合人才成长的政策支持;运动康复师应该给予医疗资质或者相关的执业资质;对运动健康方面的人才,政府和社会都要支持,提高他们的价值感和获得感。总的来说,不论顶层设计还是文化氛围,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更要完善让有限的健康教育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 

编辑:位林惠